複雜,要完全掌控制空權真的很難、很難。
但也不能因為掌握不了制空權就不發展電子戰飛機了啊。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電子作戰是更加簡單、暴力的活,追求的就是不對稱作戰、電磁作戰能力的暴力碾壓。雖然沒有精力研製大而全的大型電子戰飛機,但除了用大型運輸機改進而來的電子戰飛機以外,電子戰的先驅美帝還給趟出了另外的一種方案。
“為什麼還要再上馬一個單獨的專案?我們需要的僅僅只是在現有的作戰飛機基礎上進行改進就夠了,目標是類似於EF…111、F…4G、EA…6B這種電子戰飛機而已,透過對現有的作戰飛機進行改進就完全可以做到,而我們的殲18就是最適合的一個平臺。”
這個時候的楊輝想的還比較簡單,還沒有敢想上一位面的美帝EA…18G這種變態的存在。要達到EA…18G那樣的全頻譜干擾,以現在共和國的能力來看,似乎還差了很大的一段距離。
美帝能達到這一個級別,首先是因為EA…18G是2000年之後才展開研製的。而電子裝置的更新週期有多快是眾所周知的,以共和國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電子技術去研製美帝在2000年之後才研製的電子技術。不是楊輝不願意多想辦法,實在是這硬體的差距太大。即便是楊輝有回天之力也不行。
除非除非他丫的能夠有傳說中的雙向時空門,能夠回到2010年去採購電子元器件。要不然這種想法連想都不要去想,反正都是白搭。
“類似EF…111電子戰飛機那樣的電子戰飛機嗎?這聽起來倒還有些意思的樣子。能夠對那些有特殊電子特徵的目標實施打擊就已經是一次相當大的突破,電子戰飛機最首要的作戰目標應該就是地面的雷達系統,能夠攻擊、癱瘓敵方的雷達系統,這就是一個零的突破,也是一種比較容易達到的設計目標。”
29所的所長也不是庸人,人家既然是專門搞電子對抗的研究所,對楊輝的想法還是能非常清楚的理解到,並且還快速的給出了方案可行性評估,單是這一點就已經夠了。
“沒錯,我們需要的就是這樣的一款在殲18戰鬥機上面改進而來的電子戰飛機,以西南科工現在的航空電子技術水平來看,僅僅只需兩位飛行員就可以滿足最基本的對地電磁資訊壓制操作,而正好雙座的殲18戰機也是我們西南科工必須要開發的。”
對於電子戰飛機到底是兩人機組好,還是四人機組更加優秀這種問題,自然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在楊輝看來還是要看飛行平臺的設計是怎麼來的為設計出發點。
美國的EA…6改進自A…6攻擊機,設計原型本來就是並列雙座位,再往後面繼續加上兩個座位當然就沒有問題,但那些原本再設計上就是串列設計的戰機比如F…4戰鬥機,你就是想破頭也不可能再裝上第三個座位。
美帝的F…4G設計的時候年代早吧?那時候的美帝電子工業再怎麼先進,現在的共和國技術水準來看,肯定也是可以達到的。
F…4G電子戰飛機都可以在伊拉克戰爭中大發神威,帶著反輻射導彈打的伊拉克地面雷達不敢開機,自然也就表明這種思路設計的電子戰飛機還是很有作戰能力的,現的西南科工在殲18的基礎上開發雙座電子戰飛機,當然也是很有必要了。
“殲18基礎上研製並列雙座位電子戰飛機,初步評估之下,我感覺是挺有前途的一個專案,你們西南科工這邊甚至不需要對機體做太多的改進,反正都要設計雙座的殲18戰鬥機教練機,這並不會更多的科研力量分散,更多的只需要我們29所在機載電子戰吊艙上面下功夫,對吧?”
對於這一點,楊輝沒有給出任何的反駁,按照他的意思本來也是這樣打算的,使用電子戰吊艙的方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