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就要讓他領兵打仗了?
閣老們心下稍安,看來皇帝還沒完全失去理智,先前提到親征不過是為了現下“以退為進”,叫大臣們答應他起兵。
果然,大臣們遲疑了一會兒。按說皇上已經退了一步,臣下們再反對,未免有些不恭,但此時開戰確實不智……
邵英盯著才經武。才經武心下叫苦,他也不看好這一戰,然而他完全是靠皇帝的信任過日子的,哪有反對的資本:“微臣……”
才經武方欲領旨,封棋忽然怒斥道:“你這奴才,竟敢挑唆皇上為此不智之舉,果然柔奸成性,不可輕饒!”
不但罵,老首輔箭步奔來,舉著笏板就要打。
封棋的舉動似乎為大臣們找出了一種新的方式來勸諫皇帝,御史們搶先參奏,將才經武從頭到腳批駁一頓,奎罵聲不絕於耳,甚至有人大呼“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才經武的臉青了。首輔叫他奴才,說他柔奸成性,這可著實揭人痛處,不說日後前程如何,便是眼前的鄙視和汙衊也令他難以接受。哪怕他位列朝班,功勳卓著,在這些大臣眼中,他仍是個卑微的內監!
邵英的臉也青了。才經武為人如何他心中有數,這些大臣們之所以如此“群情激憤”地參人,其實是在隱晦地表達他們對戰事的反對之意。
(未完待續。)
第三百六十二章 大臣猛於虎
大臣們自以為找到了勸諫皇帝的好方法,邵英心中的憤怒卻越加高漲。
他越過內閣,不提前與任何大臣商量便陡然在將起兵之事放到朝堂上來講,又先託言親征嚇唬眾臣,便是打著趁大臣們未及反應之際,將此事敲定。
然而情況並未如他預料般發展,反而令他意識到新的問題。
事實上,臣子們會反對出兵並不令邵英特別意外,也不是他憤怒的原因。如今不適合興兵,邵英也是明白的,不過是心有不甘,想要盡力一試罷了。若果不可行,邵英也沒有做昏君的意思。
讓他不可接受的恰是大臣們自以為聰明地表達反對的方式。
皇上選才經武為大將領兵出征?那好,我們就將才經武參下去,此人有犯罪的嫌疑,不適合帶兵。此事須得緩緩,等大理寺調查清楚,解除了才經武的嫌疑,皇上再讓他領兵也不遲。至於什麼時候能調查清楚麼……臣等也不知道。
若皇上再選別人,我們就再參別人。總之,皇上選哪個,我們就參哪個!
透過這種阻止皇上亂命的方法,原本各分派系的大臣們此時卻覺出一些彼此默契的愉悅感,覺著此舉既維護了皇帝的面子,又可以不與邵英正面衝突地表達反對。
沈慄微微皺眉,暗覺不好。站在步廊入口仔細觀望,發現皇帝拄在龍案上的手在輕輕發抖。
太子也是心急如焚,大臣們狂熱的架勢也教他心中不安。
大皇孫頭一次上朝便見識到大臣兇猛,微感懼怕,躲在沈慄懷裡不願再看。
沈慄拍了拍懷中大皇孫,用眼神向驪珠示意。驪珠順著他的目光看向皇帝的手,頓時一驚,想要出言安撫皇帝的情緒,然而大殿之上,卻又容不得他輕易開口。只得低聲提醒:“萬歲爺,小心龍體。”
邵英卻沒有注意到。
大臣們這種微妙的默契,落在皇帝眼中,卻昭示著大臣們彼此沆瀣一氣,共同對抗自己。
邵英自認為是個善於納諫的皇帝,若大臣們直言勸諫,甚至血諫死諫,邵英都能聽進去。偏偏大臣選擇去攻擊他所選中的人。
這種事,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當大臣們嚐到了透過“合作參人”來左右皇帝意志的甜頭,他們就會繼續做下去。最後,利益的驅使下,他們不會再思考皇帝的意見是對是錯,而是皇帝選中誰,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