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無聞的當個普通的形象。或者說,即使它燃燒起來,氦燃料持續燃燒幾萬年幾十萬年,就會耗盡,而不會像太陽燃燒幾十億年都燒不完。
天狼人發現薇妮號星球后,頓時雙眼一亮啊。踏破鐵血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此星球完全可以改造成太空船嘛!個頭不大,改造起來很是容易呢。
說做就做,天狼人對薇妮號進行了持續一萬年的改造,從裡到外,細緻入微。當然,在改造之前磚家叫獸必須要對星球的結構有個很深入的瞭解,知道其構造。
宇宙中的行星,大小不一,甚至相差懸殊,大的比太陽還大,比如說天文學家發現的距離地球三千光年的某未知行星,透過分析,發現這個行星比太陽大了三倍不止;最小的行星沒一個定準,再小的都有,比如說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不乏拳頭大小的。當然,小行星,算不得真正的行星,而應該被當成行星碎片。行星,縱使大小差異很大,但是其構造都大同小異,從表面往裡主要可分為三層,外殼,核心,及外殼與核心中間的過渡層,這個過渡層以液體狀態存在居多。
就拿我們可愛的地球來說吧,最外面一層是地殼,陸地上平均厚度17公里,海洋區域平均厚度6公里。地殼成分很複雜,各種沉積岩,各種花崗玄武岩等等。地殼之下是地幔,也是最厚的部分,地球地幔的厚度有三千公里呢,溫度在一千度到三千度之間,這麼高的溫度能把岩漿給融化了,而且壓力壓也高得離譜,所以地幔這一層很可能是熔融態的,即使不是全部熔融,區域性絕對存在熔融態。地幔再往裡面是地核,地核又分為核心和外核,這裡溫度極高,壓力極高,密度極高,外核可能是液態,而核心可能是固態。
月球的構造和地球有差異,但差得也不是很離譜,從裡到外也分三層。那麼我們就有理由認為薇妮號星球差不多這個結構。
好吧,弄清星球結構,就開始改造了。
對行星的外面進行改造很“簡單”了,就是用反物質炸彈定向爆破出所設計的噴射口,這個深度要足夠才行,若干公里的深度吧,一直觸碰到中間層的熔融岩漿。每一個噴射口的直徑也非常的龐大,比十個足球場還要大呢。噴射口成型後,還要進行修整,在底部架設磁歐石控制的核反應堆,等等亂七八糟東西,聽起來很簡單,做起來比登天還難,絕不是一朝一日的事,或者說這根本不是人做的事。
別的不說,就是一個噴射口,我們地球人費老鼻子勁都很難搞定,其難度比在大陸上挖出一個馬裡亞納海溝還要艱難無數倍。
星球的內部是建造的重點,也是難點所在,畢竟是在龐大的星球裡面挖洞,挖出一個能讓人類居住生存的空洞。這裡面的挖洞絕不是機械的用挖掘機,或者用鐵鍬挖,而是有捷徑的。
前面介紹了地球的結構,表面是差不多二十公里厚地殼,緊接著是高溫地幔,三千公里的厚度。地幔呢,由於溫度高,有相當部分是以液態存在的。
薇妮號星球也是這樣,就是個頭小了一些,地幔的厚度是幾百公里。
咦,地幔的體積那麼大,如果把他裡頭的液體”抽“出去,空間豈不是足夠幾十萬,甚至百萬人口居住?
好吧,確實是這樣。但是,把液態地幔從星球裡“抽”出去,紙上談兵,說得輕巧,做起來可就難嘍。
這些事,我們地球人做不來,但是人家天狼人有這個本事。他們一般都是這麼操作的:在星球一側用反物質炸彈炸出一個或者若干個直徑足夠大的深洞,直通到地幔。然後地幔裡的液體在內壓力的作用下不就冒出來了嗎?火山噴發可不就是這個道理呢?
液態地幔會往外冒是真的,但是隻能冒出一小部分。這就好比火山噴發只能帶出來少部岩漿,更多的岩漿出不來。
要想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