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小不點兒拜師(求訂閱!)
徐應龍給福利院的孩子們治病的時候,張嬸兒就在一旁看著,當徐應龍將一個個身患各種疑難雜症甚至是殘疾的孩子治好之後,張嬸兒當時就驚呆了。她雖然聽自家男人說起過徐應龍這個神奇的年輕人,也知道對方有些本事,但是沒想到竟然如此神乎其技。
留在福利院的孩子大多是身患各種惡疾,對於孩子們的病情沒有人比她更清楚了。久病成良醫,這些年為了照顧福利院的孩子們,張嬸兒自己都快成半個專家了。孩子們的病沒一個是簡單的,絕大多數孩子的親生父母都是得知自家的孩子患上了不治之症,所以才狠心將他們遺棄的。
有一部分的父母是不想看到與孩子生離死別的場面,所以才將孩子送到福利院,讓他自生自滅。更多的父母親是因為家庭經濟狀況不足以支撐他們為孩子治病,將孩子送到福利院也是希望福利院可以藉助政府的手,為孩子討的一個活命的機會。
正是因為這些孩子患的都是十分嚴重的惡疾,所以當初才會沒有孤兒院接受他們。顯然創辦福利院的那位老太太也料到了這一點,所以才會在臨終的時候將福利院託給張氏夫婦照料。她其實拜託張氏夫婦照料的不是福利院這幾棟老房子,而是那些可憐的孩子。
原本張嬸兒對於小不點兒拜師安若曦這件事還有一點疑慮,透過這段時間的接觸。張嬸兒看得出安若曦是一個有愛心的小姑娘,她也相信安若曦會用百分百的愛心照顧小不點兒的。
但努力和結果在很多的時候是不成正比的,不是說安若曦想要照顧好小不點兒就能照顧好的。要知道照顧小孩子不僅僅需要經驗。更需要十足的耐心,而這兩天正是安若曦所欠缺的。
另外正如徐應龍說的那樣,安若曦年紀太小了,她還是一個沒畢業的小女生,怎麼可能帶著一個三歲的小孩子。更重要的是安若曦還沒結婚,這就是一個硬傷。沒有人願意自己家的媳婦兒還沒過門就有一個孩子,儘管這個孩子只是她的徒弟。社會上很多女人因為婚前領養了孩子。最終卻因為孩子沒能嫁出去的先例,所以張嬸兒不想害了安若曦。
但是當她見識過徐應龍的本事之後,心中所有的疑慮消失了。她不是一個無知的村婦。在接手這家福利院和這群孩子之前,她是政府部門正式的公務員,是見過大世面的人。她知道小不點兒是遇到了貴人,只要徐應龍真心幫他。那小不點兒真的很有希望在閻王爺的手下逃的一條小命。
晚上。在張叔和張嬸兒的主持下,小不點兒在福利院正式拜安若曦為師。
儀式是徐應龍要求的,普通人眼中的老師和徐應龍所說的師傅簡直是兩碼事。絕大多數的普通人對自己的老師雖然都比較尊敬,但是卻無法和古代人相提並論。因為在普通人眼中,老師只是一種職業,除了教授自己知識以外,老師並不介入學生的其它生活。
但徐應龍所說的師,更傾向於華夏古代的師!《尚書》雲:“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意思是君王和老師一樣,都是上天派下來的人。古人把“師”的地位與天、地、君、親並稱,並寫在同一牌位供眾人朝拜,這就是“天地君親師”之說。
古代老師的地位如此之高,這當然是有原因的!能與天、地、君、親並稱絕非向現代教師這樣,僅僅傳授學生知識。
在古代,老師對學生的成長過程中起到了無與倫比的作用。他不僅僅要教導學生如何去做一個成功的人,如何去圓滿的解決一件事情,如何去學習知識,從事學術研究,更要自己中意的學生繼承自己的衣缽和學術道統。除了這些,學生還會得到老師的財富、人脈、榮譽等等,其地位不下於子侄。
正因為這樣,使得老師這一群體在古代受到人們莫大的尊敬。在路上學生遇見老師要站在路邊行禮,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