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吾等吸取前隋之殷鑑,不肯重蹈覆轍,高句麗彈丸之國,唯有土崩瓦解之一途!”
言語之中信心百倍,意氣風發。
自古以來,遼東之地便不曾真正納入中原王朝之版圖,受到王朝之管轄。其中自然有遼東之地常年苦寒產出寥寥,實施管轄得不償失之原因,但也有此地民風剽悍、極難征服之因素。
誰能想到鼎盛一時、橫行天下的大隋卻在此地折戟沉沙、大敗虧輸?
只要能夠征服高句麗,那他李二之大名將永垂史冊,功勳比之秦皇漢武,亦是不遑多讓!
年僅五旬的張儉略微一夾馬腹,上前幾步,稍微落後李二陛下一個馬頭的位置,蹙眉望著遼水對岸,沉聲道:“此刻盧國公已然與薛萬徹之先鋒軍匯合,在遼水以西縱橫肆虐,不久就會抵達遠東城身後,與主力形成夾擊之勢,則遠東城人心混亂,可一鼓而下。然此去向南、向東,皆要面對高句麗所構築之山城,每一處皆是地勢險要之要隘,想要一一擊破,費時費力,折損太大。而高句麗傾國以拒王師,平壤城之守必弱,可使水師運載數萬之兵,沿浿水逆流而上直抵平壤城下,覆其本根,則數十萬之眾可不戰而降。”
此言說出,周邊氣氛頓時一靜……
李二陛下尚未說話,身後的諸遂良已經說道:“天子親征,異於諸將,不可乘危儌倖……今建安、新城之虜,眾猶十萬,若直搗平壤城,皆此等敵軍便成為橫亙在吾軍之腹心,屆時困獸猶鬥,想要將其剿滅殆盡,勢必付出更大之傷亡。不如先破遠東,再破安市、取建安,然後長驅而進,此萬全之策也。”
張儉一張臉頓時沉下來,不悅道:“此乃戰陣之中,非是爾等文人耍弄嘴皮的地方!爾不過陛下身邊區區一個侍者,有何資格言及行軍方略、戰場謀劃?簡直不知所謂!”
一句話,將諸遂良臊得滿臉通紅,卻也不敢再多說。
這張儉雖然不在中樞,但卻是遼東大軍獨樹一幟的人物,母親更是高祖皇帝的侄女,祖上在北周、大隋都曾位居高官,乃是兩代大唐皇帝最最親信之人,此前亦是營州都督,只不過犯錯被降職,才由周道務取而代之。
然而在遼東軍中,周道務的威望拍馬難及……
一旁的諸人都不說話,長孫無忌乾咳一聲,悠悠說道:“此事在長安之時已經有所爭論,戰略更得到軍機處的肯定,無需爭辯。皖城郡公之任務,乃是協助陛下攻城掠地直搗平壤城,多餘的話語,多說無益。”
張儉瞅了長孫無忌一眼,又看了看一旁默然不語的李績、尉遲恭、張亮、周道務等人,耷拉下眼皮,在不多言。
他可以訓斥諸遂良,卻不能對長孫無忌也同等態度,畢竟後者的身份地位資歷比他高的太多,軍中從來都是一個講究論資排輩的地方。
而且關於高句麗之戰略他豈能從無耳聞呢?只不過放著天下無敵的水師不用其衝鋒陷陣、攻城掠地,反而只是委以運輸輜重糧秣之任務,將所有的主力都放在攻堅之上……
其中各方勢力為了各自的利益歷經了多少鬥爭、角逐,他也能看得懂,只不過是事到臨頭要看著大唐子弟披堅執銳在高句麗山城之下碰個頭破血流做這些無謂之犧牲,想要力爭一回罷了。
既然陛下主意已定,他也便再無半分慚愧內疚之心,隨波逐流好了……
李二陛下感覺似乎士氣受到了一點挫折,心中有些不滿,卻並非是針對某一個人,便狠狠將馬鞭在空中揮舞一下,朗聲道:“待到盧國公所部穿插之遠東城後方,主力大軍便即刻強渡遼水,從遠東城正面發起強攻!朕就不信,區區高句麗彈丸之地,焉能一而再、再而三的抵抗天朝大軍?大唐不是大隋,朕也不是隋煬帝,兵鋒所至,必叫這一片廣袤大地臣服與大唐旌旗之下,千秋萬世併入大唐之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