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的好成績了,她總是把褒獎之詞給他,而對我,不置可否。有時還不忘打擊一句:偶爾的一次輝煌,算不得什麼,也許是瞎貓碰上了死老鼠呢!
我聽得這番話,倔強的心裡徒生一股火:哼,你老說我這不行,那不行,那我一定要做個行的給你看看!於是,更加的努力,更加的勤奮。努力勤奮的結果是以較好的成績順利考上高中。
記得發榜那天,我和母親一進校園就碰到她。她一見到我們,便興高采烈地說,呀,你考上了,考上了,名次還排在前邊呢。她的臉上似乎還放著光,彷彿說的是自己孩子考上高中的喜訊。那時,懵懂的我,似乎悟出點什麼來。
剛剛走向三尺講臺沒有多久,正好趕上教育教學水平個人評估。本來精心準備的課,卻上得很糟。由於太緊張,每一個從口中說出的字,如同從瓶子裡往外一個一個蹦豆子。講話極不順暢。
評課的時候,儘管評課的老師說得很婉轉,但我看到評課老師眼裡分明寫著輕視二字。事後,我給自己定了兩條,一條是要樹立信心,克服一見多人聽課就緊張的缺點,一條是有目的的讀一讀教育教學理論書籍,爭取做個能挺起胸脯在講臺上旁徵博引,談笑風生的瀟灑老師。就這樣,靠了這些,今天,我終於成為一個成熟的教師了。
大凡人們都願意把美好的記憶或者是自己得意的一面呈示於人,而我卻曾經不止一次地對別人談過自己這些被人輕視的經歷,是我想借此譁眾取寵使自己顯得與眾不同嗎?不是。其實,我這樣一個凡俗女子,和其他普通人一樣,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讚賞。得到肯定和讚賞時,同樣會喜形於色,如沐春風。但在經年的被輕視中,我發現自己練就了能看清自己,亦能看清身邊的一些生活本來面目的敏銳觀察力。被輕視中,把自己放得很低,於是就像河湖匯納溪流那樣從別人那裡學到了很多有益的東西。
輕視並不像毒藥那麼可怕。
如今我願意把輕視作為一份人生的禮物而不是作為憎恨的理由珍藏在心裡,並且時常翻出來,像把玩一粒寶石那樣,用欣賞的目光注視它。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您的孩子為何“屢教不改”?
您望子成龍,您望女成鳳,您對自己的孩子充滿期望。您的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不但沒有學好,反而做了許多讓你頭疼的事情來:他們或戀愛成風,或拉幫結夥,或打架,或在半夜三更悄悄潛出宿舍進網咖……
於是,您或言辭激烈地批評,或語重心長地說教。大多數時候孩子洗耳恭聽。還有極個別的孩子拗著脖子一副不屑一顧的樣子,那也會被您連珠炮的“口誅”批得“體無完膚”,只好“啞口無言”,做出心悅誠服的樣子。
您就常常是“為伊消得人憔悴”,一提這類事不是無奈地搖頭就是咬牙切齒一副憤激的模樣。
您的孩子為何“屢教不改”?筆者以為,在我們家庭教育過程中存在###癥結。
癥結之一:隨意地給孩子貼“孺子不可教”和“屢教不改”的標籤。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心理暗示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心理現象。它是人或環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個體發出資訊,個體無意中接受這種資訊,從而做出相應的反應的一種心理現象。心理學家巴甫洛夫認為:暗示是人類最簡單、最典型的條件反射。暗示的作用可以是積極的也可以是消極的。積極的暗示可幫助被暗示者穩定情緒、樹立自信心及戰勝困難和挫折的勇氣,消極的暗示卻能對被暗示者造成不良的影響。
如果您給孩子貼“孺子不可教”和“屢教不改”的標籤,勢必會在自己心中有意無意產生暗示:這個孩子已經無可救藥,我沒有辦法使他改好。如此以來,那犯錯誤的孩子從您那裡就會接受暗示:或者是我這樣爸媽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