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邁不慌不忙道:&ldo;射鉤斬祛,並邁為三。&rdo;射鉤是一個故事,春秋時齊國公子糾與小白爭做國君。管仲輔佐公子糾,所以用箭射小白,結果沒有射死小白,只射中小白的帶鉤。後來小白成為國君(即齊桓公),不計前仇,任管仲為相,遂為霸主;斬祛又是一個小故事,晉公子重耳(後來的晉文公)出逃到翟國,晉獻公派出寺人披追殺他,也沒殺死重耳,只是在重耳翻牆的時候斬下了重耳的衣袖。重耳後來也不計前仇,赦免了寺人披。重耳後來也成為霸主。劉邁的意思是你桓玄就是將來成霸業的人,我則是歷史上第三個被霸主原諒的人。這是一種很高階的拍馬屁方式。桓玄聽了非常高興,當即也給了劉邁一個參軍的官做。
劉牢之被桓玄任命為會稽內史。劉牢之一聽這個任命非常吃驚:&ldo;這不是要奪我兵權麼?看來大禍將至!&rdo;於是召開緊急軍情會議,商討征伐桓玄。參軍劉襲道:&ldo;人世間最不應當做的事那就是反。將軍先反了王兗州,後又反了司馬郎君,今天又要反桓公。像你這麼反來反去的人,根本沒有自立的根本!&rdo;說完話就走了。劉牢之手下的絕大部分將佐也紛紛離開了他。
劉牢之的軍隊就這樣垮掉了。他只好帶劉裕去投奔廣陵的高雅之。劉裕勸他說:&ldo;你去了廣陵也逃不出桓玄的手心啊。我呢,也要脫下戎裝,換上常服,回京口做老百姓了。&rdo;也告辭走了。何無忌問劉裕:&ldo;你們都走了,我該怎麼辦?&rdo;劉裕說:&ldo;我估摸劉鎮北一定不免一死,你可隨我一起回京口。&rdo;何無忌本是劉牢之的外甥,他猶豫了半天,最終還是告辭了劉牢之,也走了。
劉牢之這才開始害怕起來,帶著沒有將校只有士兵的軍隊向北撤退,等撤到新洲的時候,他計程車兵也跑得精光。劉牢之覺得自己太丟人了,太窩囊了,太愚蠢了,前途也很黯淡,未來沒有希望,就解下腰帶找了棵樹上吊死了。劉牢之無德無信無威,竟然也想爭天下做皇帝,結果下場很慘。
劉牢之的兒子劉敬宣不久趕來,他把父親的屍體裝殮後,送回丹徒老家。桓玄派軍隊趕到,劉敬宣來不及掩埋他的父親,匆匆渡江,北逃到廣陵,與高雅之、司馬休之一起投奔了南燕。桓玄命令劈開劉牢之的棺材,砍下首級,把屍體扔到野外曝屍。又到處懸賞捉拿劉牢之的黨羽,殺戮北府軍將領。輔國將軍袁虔之等北府將領逃往長安,投奔後秦。姚興任命袁虔之為大司農,並問他:&ldo;桓玄才略和他的父親比起來怎麼樣?他能不能成功?&rdo;袁虔之道:&ldo;桓玄名為晉臣,實為晉賊。此人好猜忌,賞罰不公。我看比他的父親差遠了。桓玄既然已經執掌朝政,將來肯定篡逆。但他沒有命世之才,斷無成功道理,遲早要完蛋。&rdo;
孫恩被困在海島,得不到大陸補給,過得很是辛苦,幾次帶兵進攻東晉,但每回都被打了回去。孫恩感覺前途無望,投水而死。一些家屬和信徒也跟著投水自殺。但事後仍然有很多人迷信他,不相信他會這麼容易就死去,稱這些投水的人為&ldo;水仙&rdo;。孫恩死後,還留有七八千教徒,於是大家又推孫恩的妹夫盧循為首領。盧循遂向桓玄請降,桓玄剛剛執掌朝政,也不願意國家有事,所以就接受了盧循的投降,任命他為永嘉太守。盧循接受任命後,依然儲存實力,並在這年五月,再次舉兵起義。桓玄派去鎮壓的軍隊連連失敗,桓玄很為這事心煩。桓修建議起用劉裕。桓玄說:&ldo;劉裕是劉牢之的老部下,我擔心他執掌兵權後對我不利。&rdo;桓修說:&ldo;當年劉牢之要帶兵攻打你,劉裕沒有跟隨他,而是解甲歸田,可見這個人和劉牢之也沒什麼太深的交情。後來我一直用他做我的中兵參軍,我們相處時間也很長,我看他對你並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