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軍隊,而是身後自己方面的政治鬥爭。急於挽回敗局,忘記了崔可夫的指示要求,進攻一定要謹慎。
指揮軍隊在飛機大炮裝甲車的配合下向南進攻,想奪回失去的陣地第三哈高頓山,這是一個高原上的山川口,地形複雜,不利於裝甲部隊行動,就是因為這裡不利於了裝甲部隊行動,才被日本軍隊抓住戰機。用不要命一樣的攻擊,迫使蘇軍後退,不但佔領了蘇軍的陣地,並且成功地向前推進了五十公里。
這是大兵團作戰,一但防線鬆動向後撤退,想恢復原來的陣地談何容易。本來齊頭並進的三支軍隊,由於中間蘇軍第一方面軍向後撤退,整個進攻方向變成了凹陷的陣線,就在蘇軍司令季諾維基組織部隊準備不計代價的想恢復原來陣地的時候,玫瑰軍方面的戰術又一次變化。
俄羅斯民主聯軍突然把正面防禦的陣地交給了日軍部隊,集中了三個軍的兵力,在東線向西達發動了反攻,這一次又和中間進攻的日軍部隊一樣。
反應過來的蘇軍第三方面軍司令克里斯基諾維奇,立即讓部隊堅決頂住俄羅斯民主聯軍的進攻。為了接應中路第一方面軍的反攻儘快恢復平行陣線。第三方面軍命令部隊進行反攻,想趁著俄羅斯軍隊進攻的的時機,抓住防守薄弱的機會實施反突擊。摧毀俄羅斯聯軍的防線,擊破這麼長時間沒有取得進展的僵局。
但是,克里斯基洛維奇乎略了一點,他們面對的是玫瑰軍指揮的軍隊。不是德軍部隊。這是一個以戰術取勝為主導思想的指揮官。不是德軍以強大武力取勝的思想,在戰場上重大的戰役,雙方投入的兵力已經超過了幾十萬,戰場橫跨幾個城市,連綿幾百公里,哪能那麼指揮如意。一但失去了統一的指揮,絕對是戰場上的災難。
對於面對蘇聯的六十萬部隊,強大的炮火和重灌甲部隊,孫東林有絕對的把握制勝。戰術方面經過詳細的研究,制定出現在這個計劃。
其實對玫瑰軍來說,這樣的作戰也是陌生的。一次投入六十萬作戰部隊,雙方參戰的總兵力已經過百萬,在中國軍隊和日軍的作戰經歷中,只有凇滬,徐州和武漢這樣的會戰可以和這個相媲美,可是戰鬥規模也沒有這樣大。
對於這樣的戰鬥,想透過戰術來決定勝利,幾乎是不可能的,就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戰場規模到了一定程度的時候,任何花招和戰術都不好使了。比的就是實實在在的軍事實力。可是孫東林不相信,中國兵法源遠流長,兵法所云:“兵無常式,永無常形”戰場哪有固定的模式,變不可能為可能,才會出奇制勝。
這樣,南疆聯邦遠東戰略兵團參謀部制定了一系列的戰術變化,這個計劃的名字就叫“混亂”。就是透過不正常的進攻與撤退打亂蘇軍方面的思考能力,最後依靠特殊的手段給蘇聯紅軍致命一擊,達到在短時間結束這個戰役的目的。
一個動用幾十萬,上百萬軍隊的大型戰役,沒有可能在短時間分出勝負的,這樣的戰役規模除非雙方的戰鬥力和軍隊的力量相差太大,否則沒有三個月以上的時間是不可能結束的,就是六十萬只雞,想殺光也不是十天半個月能做到的。
可是南疆聯邦只有一年的時間解決蘇聯的問題。因為美英等國不會給藍玫瑰太長時間。如果短時間不能取得對蘇聯的戰爭勝利,南疆可能陷入到兩面作戰,甚至是三面作戰中。現實要求玫瑰軍必須在短時間內結束戰爭。
就是基於這個原因,藍玫瑰給耿仲明和孫東林的指示就是力爭在兩三個戰役之間,結束對蘇戰爭。這就是要求每一次戰役的時間不能超過三個月,而每一次打擊都要具有震撼性,這樣才能迫使蘇聯停戰,從而為南疆聯邦贏得時間和撤出兵力,迎接美英等國的軍事行動。
藍玫瑰沒有過多的解釋,不過作為耿仲明和劉孝基都明白,因為藍玫瑰已經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