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進攻目標。
目標有兩個,一是西進,徹底解決滿洲問題;二是南下進攻澳大利亞。
原本日本陸軍裡面主張西進的人也有不少,畢竟這些傢伙幾十年來滿腦子考慮到就是這事兒。但是6月份開始世界革命把他們給嚇著了,蘇聯紅軍那麼牛逼啊,坦克數以萬計!連德國人控制的華沙都被他們硬攻下來了。
而且,日本駐德國的軍事觀察員還仔細研究了德國繳獲的t…31和kv…1坦克。最後得出結論:日本所有的坦克,哪怕在1000米的距離上都禁不住它們一炮!而日本所有的反坦克炮,即便在500米內都無法擊穿它們的正面裝甲。
這還怎麼打啊?光是蘇聯遠東方面軍就有百萬之眾,坦克好幾千輛!日本陸軍拿什麼去打?根本打不過啊。
所以“日本乃信義之邦,當恪守中立條約”的論調就漸漸佔了上風。
西進不考慮了,至少在日本完成虎式坦克的引進和量產前是萬萬不能考慮的。
不過日本陸軍也不能就這樣閒著。西進不行,還有南下,南下澳大利亞!
這個澳大利亞看上去地盤蠻大的,資源聽說也挺豐富,如果能佔領下來是可以作為日本帝國的萬世之根本的。最重要的是,澳大利亞沒有可怕的蘇聯紅軍,只有戰鬥力不咋地的美軍和英軍——在菲律賓,在馬來亞,在緬甸,在夏威夷,英美陸軍可都是日本陸軍的手下敗將。看上去是很好欺負的!
不過要欺負英美奪取澳大利亞,大規模的陸戰還是要打的。因為有確切情報顯示,美國人在夏威夷失陷後就一個勁兒往澳大利亞運兵運武器運輜重。而且根據德國提供的情報,在美國輸往澳大利亞的武器中就有許多m4“謝爾曼”重型坦克(30多噸的謝饅頭對日本而言就是重型坦克)。
要擊敗這種“重型坦克”,根據蘇德戰場的經驗,靠半米長的刺刀是肯定不行的。用牽引式的反坦克炮效果也不是很好,因為美帝運去澳大利亞的大炮和自行火炮數量也不少。在蘇德戰爭中,沒有裝甲防護又不大能機動的中等口徑的反坦克炮是很容易被自行火炮摧毀的。而擊敗“重型坦克”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用一種更厲害的坦克或是坦克殲擊車。
而這樣的車輛,日本肯定是沒有的,現在日本陸軍戰場部隊的主力車型是97式系列的中戰車,15噸的車輛扛著1門57mm短管炮或47mm的加農炮,500米距離上都打不穿t…34的正面,估計也對付不了m4坦克。而m4坦克的76。2mm炮肯定能在1000米距離上把97式揍趴下。
所以帶隊在蘇德戰場上參觀坦克大戰的日本戰車專家,陸軍機甲整備學校校長細見惟雄少將就提出了要仿製德國坦克或突擊火炮。一開始他想要虎式坦克(日本人什麼都想要最好的),在得到了赫斯曼的批准後,這個日本鬼子又在白俄羅斯戰場上看到了“犀牛”彷彿也不錯,於是又提出要購買2輛“犀牛”去參考。
赫斯曼出於日德友誼的大局考慮,不僅同意提供2輛“犀牛”,而且還額外賣了2輛“黃鼠狼”2坦克殲擊車、2輛“黃蜂”自行火炮,甚至還有2輛剛剛定型的sd。kfz。234型八輪式重型裝甲車(就彪馬或美洲獅的基礎型)。
順便提一下,“美洲獅”輪式裝甲車(實際上是基礎型,不過赫斯曼還是給它起了“美洲獅”的代號)出現的比歷史上要早的多,主要原因當然是需求巨大——歷史上40年也開始研製了,不過因為需求不大,所以拖拖拉拉到43年才投產。
但是現在德國控制了中東,義大利和法國控制了北非。而且非洲作戰和印度作戰也都提上了議事日程,另外德國還在南美洲的蓋亞那插了一腳。在這些地區,德國面對的敵人沒有大規模的裝甲部隊(除了英國在印度的第7裝甲師有少量沒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