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冬錢均夫回國,又經許壽裳推薦,在浙江兩級師範學堂任史地科主任教員,不久又兼任浙江高等法政學校心理、倫理教員。
浙江兩級師範學堂的監督(即校長)原為沈鈞儒。他是清末進士,後來赴日本留學。他思想傾向革命,所以擔任校長之後,校內*空氣濃厚。1909年10月,浙江巡撫改派浙江教育總會會長夏震武兼任浙江兩級師範學堂的監督,發生了魯迅所說的“木瓜之役”。那是因為夏震武思想保守,尊孔讀經,鄙視科學,與魯迅、許壽裳、錢均夫等“海歸”產生尖銳矛盾是理所當然的。魯迅等人稱夏震武為“木瓜”,杭州話的意思是木頭木腦、不懂事理。於是,1909年11月10日起,魯迅等人發動“木瓜之役”,反對夏震武,教師們紛紛辭職。錢均夫也積極參加“木瓜之役”,跟魯迅站在一起。許壽裳在《亡友魯迅印象記》中這樣寫及①:
我因為新舊監督接替未了,即向舊監督辭職,不料教員們也陸續辭職,魯迅便是其中之一。教員計有朱希祖、夏丏尊、章嵌、張宗祥、錢家治(錢均夫)……統統搬出了校舍,表示決絕。
學生奮起響應,舉行罷課。夏震武無奈,離職。“木瓜之役”可以說是浙江兩級師範學堂裡的一場“辛亥革命”。
“木瓜之役”勝利之後,許壽裳辭去監學之職,前往南京。魯迅回到故鄉紹興,在紹興府中學堂當教師。夏震武則在辛亥革命之後回到故鄉浙江富陽,束髮古裝,足不入市,以清王朝遺老自居,封建到底。
錢均夫也離開了浙江兩級師範學堂,任浙江省立第一中學校長。
“木瓜之役”之後,許壽裳、魯迅、錢均夫原本已經分處南京、紹興、杭州,然而辛亥革命風雲際會,卻又促成三人齊聚北京*——這是三人在日本、浙江兩級師範學堂相聚之後第三次相聚。
許壽裳、魯迅、錢均夫的重聚,又是許壽裳在牽線,如同當年魯迅、錢均夫到浙江兩級師範學堂,是由於許壽裳在那裡擔任監學。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在武昌爆發,全國各省區紛紛響應,宣告脫離清王朝。12月29日,各省區代表在南京開會,選舉剛剛回國的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定國號為“*”,並建立中央政府——南京臨時政府。*的誕生,它不僅結束了二百多年的清朝統治,也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南京臨時政府任命蔡元培為教育總長。應蔡元培之邀,許壽裳在“木瓜之役”之後,赴南京任**普通教育司第一科科長。經許壽裳向蔡元培推薦,1912年1月,魯迅赴南京任*部員。從此魯迅在*任職長達14年,直至1926年離開。
1912年5月,*遷往北京,許壽裳、魯迅隨*北遷。到北京後,許壽裳任*僉事(地位則略高於科長)、普通教育司司長,魯迅任*僉事、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
許壽裳在舉薦了魯迅之後,又舉薦了錢均夫。
錢均夫在辛亥革命之後,在上海創辦了“勸學堂”。1913年,錢均夫重回杭州,在浙江省立第一中學任校長。
由於許壽裳舉薦,在1914年初,錢均夫攜全家前往北京,出任北洋政府*視學。《魯迅日記》在1914年1月22日的日記中寫及:“22日,張閬聲、錢均夫到部來看。晚復關來卿先生函,又復宋子佩函。夜濯足。”
魯迅日記中後來還多處提到錢均夫:
1915年3月13日,午後同齊壽山、與錢均夫至益昌飯,又遊小市。
l916年4月21日,錢均夫來。
1917年7月2日,錢均夫代買江蘇碑拓十八枚,直九元。
1918年1月23日,微雪……午後寄季市《新青年》一冊,贈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