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王懷宇這支樂隊的規矩,必須得男方女方各自給三遍紅包,那才叫不跌份兒,也才能讓路!這麼些年他帶著這支民樂隊走遍濟南府,之所以名聲響亮,讓大家在婚喪嫁娶的時候都把能夠請到他們當做一件有面子的事兒,靠的可不光是樂器好,關鍵是你還得唱得好!
就這麼忙活一天,灌一肚子水,也灌一肚子風,吃人家兩頓飯,臨走再一人給一個小喜包,裡面是一包喜煙加十幾塊喜糖……他們的現金收入一共是八百塊錢!
據說,這已經是濟南府的最高價!
王懷宇當然是樂此不疲,李謙也覺得真的是很練本事,於是隻要王懷宇來了電話,他就決不推辭。哪怕作為實習工,他一天就掙五十塊錢。
後來,隨著《半壺紗》的突然走紅,逐漸就有人到濟南府來找人了。
其實大家同在一個圈子裡,很難說有什麼真正的秘密可言,早在李金龍帶著五行吾素回到順天府那時候起,李謙已經為華歌唱片的那個小組合做了一張專輯的訊息就已經逐漸傳開了,大家也就都明白,李謙的作品,並不是隻給廖遼一個人,他是很願意和其他人、其它公司合作的。只是,大家還是習慣性地等到《半壺紗》火起來,這才忙不迭地紛紛組團南下。
當然,大家都很守規矩,大家都知道李謙是高中生、要上課,所以沒有人會傻到在週一到週五這個時間段試圖聯絡他,而即便是在週六週日,大家也都是按照圈內的慣例,首先去不文書店拜訪曹霑,請他幫忙介紹或邀歌——李謙和曹霑是好朋友的事兒,包括何潤卿是透過曹霑的關係才拿到歌的事兒,在這個圈子裡同樣不是什麼秘密。
於是,每當有唱片公司的人來拜訪,曹霑就當場撥打李謙的電話。
有時候電話會直接接通,有時候會沒人接,但過上個幾分鐘,李謙就總會給他打回來。
曹霑就說,某某公司的某某經理或某某製作人到我這裡來了,人家想見你一面,想請你幫他們公司寫首歌。
然後李謙就會說,幫我推了吧,就說我高考之前不預備再接活兒了,最近正準備跟著王老師多跑幾場,實在是忙不過來,還有什麼代我致歉,如果以後有機會再合作之類云云。
婚禮現場往往都很熱鬧,李謙說話時那聲音往往就跟吵架似的,得大聲的喊,但曹霑這邊很安靜,所以他說的話,往往對方都能夠清楚地聽到,甚至都省了曹霑的轉述了。
於是,不少人只好知難而退。
但也有少部分人跟曹霑本就熟識,有些甚至正是因為跟曹霑關係好,或者合作過幾遭,這才被派到濟南府來打先鋒,所以他們就不免要多問幾句,說李謙在忙什麼呢?
曹霑就特平靜地說:他跟人學吹嗩吶呢,最近年底,鄉下結婚的人家多,週六週日就整天忙著下鄉給人家吹嗩吶娶媳婦。
然後,對方往往就有點懵。
於是,當不止一個人來過之後,訊息就漸漸地傳回了順天府的音樂圈子。
在廖遼走紅之後,這個圈子裡不但知道了有李謙這麼一個人,而且大多數人都已經知道,他還只是個十七歲的高中生。
在《半壺紗》這首單曲火起來之後,大家又都知道,原來這個高中生的成功,並非偶然!他的作品,也並不只是適合廖遼!
而在不少公司派人南下拜訪過李謙之後,在這個冬天,身處整個中國流行歌壇最中心的順天府的音樂人們,又得知了最新的一條:李謙這個小夥子,脾氣有點古怪!相比起寫歌、掙錢、出名,他似乎更喜歡玩一些很個人化、很個性的東西。
然後大家就都皺起眉頭來——
不怕你喜歡掙錢,也不怕你喜歡出名,怕就怕你太個性!
太個性的人,尤其還是個小才子,往往不好駕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