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今日送來了,所幸未曾太遲。”
太夫人笑得雙眼都眯了起來,親手接過經卷,開啟細瞧,卻見那上頭是一手秀麗的小篆,字字精巧、筆筆端正,便像是陶文娟這個人,亦是一身的端正秀麗,叫人挑不出半點錯來。
她心下實是歡喜,吩咐周嫗將經文收了,便與陶文娟說起話來。
陶文娟打迭起了百分精神,應付著這位秦府的太夫人,言談舉動無一處不妥貼,更兼態度溫婉和善,與太夫人相談甚歡。
兩個人說了約一盞茶的閒話,陶文娟略吃了幾粒葡萄,便起身告辭。
太夫人心情頗佳,便叫人拿了只極精巧的小竹筐裡,裝了幾隻大的桃兒,上頭又擱了幾串大個兒的葡萄,方笑道:“難為你替我抄了經,我也無甚好回禮的,這些果子你帶回去便是。那葡萄恐有些酸,你自己留著吃罷,那桃兒卻是甜軟的,便請尊君嚐嚐。這些皆是田莊上送來的,若是覺著好吃了,便再來。我們這裡旁的沒有,這些不值錢的果子可是多得很。”(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援,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使用者請到m。閱讀。)
第298章 青衿舞
太夫人這話說得風趣,陶文娟便笑了起來,大大方方地接了竹筐,柔聲謝道:“多謝太夫人,這些果子都是極好的,我替家君多謝您了。”
太夫人笑著擺了擺手,一時間又似是想起了什麼,便拿扇子向手掌上一拍,轉向周嫗道:“瞧我這記性,竟忘了還有藥丸沒拿。你去裡間的架子上,將那隻描蓮紋的小匣子拿來。”
周嫗領命去了,不一時迴轉,手裡託著個小巧的木匣,那匣子不過巴掌大小,雖是普通的櫸木所制,卻漆著上好的綠沉漆,瞧來十分精緻。
太夫人將匣子拿了,親手交予了陶文娟,笑著道:“這是枇杷丸,我以往咳嗽也常吃這個。聽聞尊君有嗽症,犯的時候吃這個便會好一些,你也帶回去罷。”
她這番贈物贈藥,皆不是名貴之物,卻是件件貼心,十分顧及陶家的家境,並無半點居高臨下之態,只看這待人接物的態度,便極有士族風範。
陶文娟見此情形,心下倒也有兩分真切的感動,再三向太夫人道了謝,方才辭了出來。
因那小竹筐與小匣子都並不好拿,臨走前,太夫人特意遣了個粗手大腳的僕婦,替陶文娟提著東西,又叫人提前備了輛牛車送她,陶文娟便與那僕婦步出德暉堂,徑往前頭的角門而去。
此時正值午後,方才還灰濛濛的天,不知何時便放了晴,烈陽當空照著,天藍得耀眼,不見一絲雲絮。德暉堂院門前的那方空地上,是白晃晃的一地陽光,並無遮陽之物。
那僕婦當先走在前頭,陶文娟在後跟著,兩個人避開了太陽地,轉上了一旁的曲廊。
陶文娟一面走,一面便四下打量。
這條路不是她來時的路,方才她進來時,是從另一頭的菀芳園那裡過來的,卻是不曾見過此處的風景。比起菀芳園的落紅輕英、婉轉多情,這闊大而空寂的庭院,便顯出了一種說不出的情味,似是滄桑,又似是頹喪,即便那廊簷轉角漆色油亮,亦掩不去那種骨子裡的冷意。
所謂百年士族,如今避居一隅,漸漸敗落,總不免叫人唏噓。陶文娟睹物感懷,心下頗是喟嘆,正自四顧而視,忽覺眼角的餘光處飄過了一角青色的裙裾。
她連忙收回目光,轉首看去,卻見前方曲廊的轉角處行來一人,卻是個妙齡女子,青衣青裙,一帶纖腰不盈一握,舉手投足風姿婀娜,那閒步悠然的模樣,更有一種難以言喻的風流味道。
那女子見了陶文娟二人,明顯地怔住了,在原地站了一會,復又繼續前行。
也不知是不是錯覺,陶文娟覺得,自見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