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戰報,然後用餘光關注著皇帝的表情,沒誰再想發表意見了。主要是專業太不對口兒,皇帝又極其不喜歡聽套話,此時沉默是金最合適。
“……眾卿都言之有理,也都略有偏頗。來,看看這裡。遼東、蒙古左翼和右翼,從山海關一路向西綿延幾千裡,都是屬於他們的領地。
這些部落雖然人口稀少,卻善騎射,來去如風。如果大明只關注防禦,就要時時刻刻應對幾千裡邊牆、幾百個關口,所需兵力將是現在的十倍不止,每年的耗費也將極大。
朕之所以要不顧安危、以御駕親征為誘餌,一舉剿滅土默特和鄂爾多斯兩部叛亂,並不是真要與順義王和白洪大臺吉世代交好,而是為了讓宣府到蘭州的防禦壓力降到最低。
這樣一來不光可以大幅消減邊軍,節省大量糧餉,還可以為新軍訓練騰出時間。等朕手裡再多十萬新軍,北方邊患就可以徹底解決了。
只可惜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朕的這些算計顯然沒有瞞過林丹汗和皇太極,他們知道越拖下去形勢越不利,所以要想辦法打亂朕的部署。
直接攻擊山海關顯然不是個好選擇,陸軍依仗高牆堅城可以輕而易舉的禦敵於外。繞路喜峰口、古北口突襲,本來是不錯的選擇,會讓朕手裡原本就不太多的兵力疲於奔命。
但年初的時候朕想了個辦法,把這個大漏洞給補上了。隨著富峪城大體完工,不管是從東邊還是北邊,想穿越群山突然出現在邊牆附近已經不太可能了。而想毀掉富峪城,付出的代價恐怕和強攻山海關差不多。
既不能西進、也不能南下,林丹汗與皇太極只能把希望寄託在更西邊,比如宣府和大同。這裡的地形不如古北口以東險要,有多處關隘隨時可以突襲,很適合大規模騎兵機動補給。
只是還有個問題必須解決,那就是喀喇沁部橫亙在面前。朕估計林丹汗肯定不止一次派人去說服白洪大臺吉,但沒有成功。文的不成,只好武力相向了。
此時如果大明不出手援助,以喀喇沁和土默特兩部的實力,應該很難抵禦整個蒙古左翼的全力一擊。
另外諸位不要忘了,蒙古右翼之間也不是鐵板一塊。自打鄂爾多斯部出兵協助素囊叛亂之後,與順義王卜失兔就成了死敵。
朕以為左右翼蒙古一旦開戰,鄂爾多斯部不光不會派兵協助土默特和喀喇沁兩部,反倒是很可能從背後捅一刀。而林丹汗之所以敢出兵西進,恐怕也已經得到了鄂爾多斯部的承諾。
遊牧民族之間的爭鬥往往是一招決勝負,都沒有太大的迴旋餘地。一旦土默特和喀喇沁兩部處於劣勢,大明再出兵相助不僅效果很差,難度也會大大提高。
諸位不要忘了,在東邊還趴著一隻餓狼呢。只要大明陸軍深入草原又不能速戰速決,大金國也會伺機從東邊偷襲或強攻,讓陸軍首尾難顧,非常被動。”
見到有能力發表看法的大臣們全都說完了,洪濤起身走到牆邊,指著巨幅地圖開始了總結性發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