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司馬都是按照構建一個絕對獨立的司法體系,以司法獨立來確保司法的公正,之前自己說地話顯然有些不太合適。
“主任,根據從俄國傳來的情報,全俄革命委員會已經決定全面接受德國人提出的媾和接受,並向佈列斯特派出了新地代表團。如果沒有意外德國和俄國應會在兩天內在佈列斯特簽字停戰和約!”
石磊適時的彙報道,對俄情報工作一直都是調查部的重中之重,儘管在俄情報網現在正處於低潮期。但仍然不斷的有大量的情報從彙集到調查部。
“二十九個德國師兵臨城下,那些俄國人為了生存想不簽訂和約都不行!”
對於俄國人會簽訂和約司馬並不覺得的意外,畢竟在歷史上俄國人就簽下了這個和約。只不過這一次俄國人的損失遠比歷史上更為慘重。
和歷史上並沒有太大的差別在俄國爆發革命後的十月初,德俄兩國便開始在佈列斯特舉行和談。談判開始,德國提出了把波蘭、烏克蘭、立陶宛、愛沙尼亞地區域性和拉脫維亞、白俄羅斯、高加索的全部割讓給德國並賠款30億盧布的苛刻條件,這引起了布林什維克黨內嚴重的分歧。
烏米揚諾夫主張接受德國的條件,簽訂和約,為新生政權爭得喘息機會,季維諾也夫、索柯里尼柯夫、約瑟夫、阿爾喬姆、斯塔索娃、斯維爾德洛夫等六名中央委員支援列寧;布哈林則反對簽訂和約,主張對帝國主義繼續世界大戰,中央委員布勃諾夫、烏里茨基、洛莫夫支援布哈林;托洛茨基則主張停戰。復員軍隊,但不與德國簽約(即不戰不和),中央委員克列斯廷斯基、捷爾任斯基、阿道爾夫支援托洛茨基。
1917年11月12日,俄政府召開中央和地方負責人會議。6人出席的會議上,贊成布哈林主張的32人,贊成托洛茨基主張的16人,贊成烏米揚諾夫主張的僅15人。最終,烏米揚諾夫地主張因處於少數而未能被透過。數天後,俄政府再次召開中央會議。重新表決簽約的問題。托洛茨基的主張以9票對7票的多數透過,烏米揚諾夫的主張仍然沒有被多數所接受。
11月30日,佈列斯特談判恢復。結果德國果然向蘇俄下了最後通牒,外交人民委員和代表團團長托洛茨基向烏米揚諾夫電報詢問對策,列寧立即覆電堅持:接受德國條件,立即簽約。但是托洛茨基沒有接受烏米揚諾夫的建議,而是發表了拒絕簽約的宣告,率團離開佈列斯特。結果,德國開始對蘇聯大舉進攻。
德軍用二十九個師發起進攻之後。其先頭很快兵臨彼得格勒城下。在這一現實威脅下。儘管俄國人已經把首都撤到了莫斯科,為了保護他們的新生政權。接受德國人的媾和條件就不再有任何意外。
“德國人只要再堅持兩年,這些地方俄國人就不可能再收復!到時俄羅斯會被進一步消弱!”
看了一下情報資料上提到地德國新提出地媾和條件,司馬的臉上慢慢露出了笑容。
現在地德國人開出的新的媾和條件,要比歷史上的《佈列斯特和約》更為苛刻,至少多出了一個高加索和巴庫。按照現在德國人開出地條件看,俄國人不但喪失了150萬公里左右的領土和八千萬人口,而且失去了在東邊75%的鋼鐵工業和26%的鐵路以及95%的石油,這一切會使蘇維埃新生政權變得更加困難。甚至於未來俄蘇的工業化都會受到嚴重影響,鋼鐵、石油是工業之母。
不過這一次地前提是德國人必須要堅持至少兩年!兩年的時間足夠德國人消化這些佔領區,當然是俄蘇社工黨廣義派在國內作為的配合之下!這一次不會像歷史上一樣,一紙空文換來為剛剛誕生的蘇維埃政權爭取了喘息的時間。
“……由於突厥斯坦向德國提供的數以百萬噸計的糧食、礦物,增強了德國和其盟國的實力,在美索不達米亞進攻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