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是一個合格的政客,對於古代縱橫家的瞭解還不夠深。古代的國家之間,時打時和,一時如仇寇,一時又和親的事情太常見了,國家之間講究的是利益,可沒有多少人和你講感情。
正如西方那位鐵血首相說的那樣:“世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國與國之間,可不能一味任性下去,有時候要懂得顧全大局,除了戰爭其實還有很多外交手段可用。
也是劉厚大驚小怪了,在《三國演義》中,關公被陸遜使詭計害死,後來劉備率七十萬3人為其報仇,在夷陵之戰中又被陸遜火燒連營擊敗,七十萬人馬幾乎全軍覆滅,劉備也在該戰失敗後因羞怒交加而病死。兩國可謂因此結下了死仇。
可是劉禪繼位後,諸葛亮等人力主和東吳議和,劉禪也好像忘記了和東吳有血海深仇,竟也答應派人去東吳和談,兩國從此又重新結盟,共同抗魏了。
這種情況,就像兩個玩過家家小孩一樣,今天你罵罵我,我罵罵,明天你打打我,我打打你,後天說不定還是好朋友,又一起玩了,而這恰恰是國與國之間關係的真實寫照。
君臣幾人只得暫時結束了商議國事,宣東吳使者覲見。很快,東吳使者就進到殿中來,劉厚抬頭一看,來人年約半百,頭髮花白,臉長如驢,神態依稀間和諸葛亮有一絲相似之處,來人不是別人,正是諸葛亮之兄,時任東吳綏南將軍,封爵宣城侯的諸葛瑾。
諸葛亮見到來人也是一愣,連忙起身上前施禮道:“沒想到是兄長到了,兄長既來成都,怎不預先使人通知弟弟,好讓弟弟出城迎接兄長?”
諸葛瑾道:“為兄從東吳日夜兼程趕來,因來得匆忙,故來不及通知二弟。且讓為兄先見過陛下再與你敘兄弟之情。”
說罷,諸葛瑾對著劉厚拱手彎腰行了一禮,道:“外臣諸葛瑾見過大漢皇帝陛下,祝陛下身體安康。”
“原來是丞相的兄長啊,子瑜(諸葛瑾的字)先生大才,朕久仰了,快快免禮,免禮,黃皓,快去搬張椅子過來,賜座!”劉厚走前兩步,扶了諸葛瑾一把,讓他直起腰來。
三國時期還儲存了不少先秦禮遇士大夫的遺風,當時的大臣還是很有尊嚴的,大臣在皇帝面前都是有座位的,所謂“坐而論道”是也。
直到宋朝時,大臣地位開始下降,只能站立在皇帝下首回話了。元明清以後,受到胡人奴隸社會的影響,大臣的奴隸屬性增加,地位繼續下降,都改行跪禮了。
所以,諸葛亮等人在和劉厚議事時都是有得坐的,而因為劉厚的原因,他們現在都是坐椅子,而不再是跪坐在蒲團上。現在既然諸葛瑾來了,劉厚照樣賜了把椅子給他坐坐,他也老實不客氣,謝過劉厚後,就一屁股坐了下來。
至於為什麼諸葛瑾對劉厚不行下跪之禮而是拱手作揖,這是因為諸葛瑾不是劉厚的臣子,他是外臣,他跪自己的君主而不跪對方的君主,這叫不卑不亢。
這個時候的外臣見對方主公當然是需要行禮的,這是做人的基本禮節,但是一般不會行跪禮,拱手作揖足以。對方的主公也不會強行要求外臣跪拜,除非他本來就存著折辱對方的心思。
傳說清朝某皇帝,西方的使者來求見,因為西方人不願意跪拜,他就寧願不見對方。這麼執著拘泥於形式,這麼奇葩的思想絕對不會發生在這個時候的主公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