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現在才是高二第一學期,而王辰已經差不多把高三的課程自學完了。
腦內的顯示屏微微閃爍了下,然後1號在上面問道:“小辰,你認為,生命的核心是什麼?”
生命的核心?王辰對這個提問很陌生。
“那麼我們換個說法。小辰,你,和你的這些同學們,辛苦地學習,為的是什麼?”
“為的是考上大學?”王辰有點遲疑地回答。他本來想回答為的是學習知識的,但是生物、地理、音樂等課上大家都不是很認真,而且有許多人在這些課上看別科的書。而之所以這樣,因為這些課高考不考。因此,甚至連教這些課的老師們都對這種情況採取了預設。
“考上大學又為了什麼?”
“為了找一個好工作?”
“找一個好工作又為了什麼?”1號毫不延遲地這樣接著問道。
王辰回答不出了。並非真的無法回答,而是,他以前從來就沒有考慮過這樣的問題。就在遲疑問,他就看到腦內的顯示屏上出現了很多的幾行字。
“人類的需求大抵有五個層次:
(1)生理上的需要。
(2)安全上的需要。
(3)情感和歸屬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自我實現的需要。
這是美國的一個叫做馬斯洛的人提出來的理論。小辰,你來看一下這個理論,你對這個理論有什麼看法?或者更進一步地說,這個理論是以什麼為中心延伸的?它的核心是什麼?”
王辰以前從來沒接觸過這樣的東西,所以很是好奇。看著顯示屏上的內容認真思考了很長的時間,才道:“好像都是圍繞著生命本身來的吧?”
“這是當然。生命的一切活動,都是以生命為載體,為中心。那麼,上面的這個理論,是以生命的什麼為中心呢?”1號很有點期待地問道。它的情緒,幾乎透明地直接呈現在王辰的心裡。
“以存在和發展為中心?”王辰忽然想到了班主任以前在一次班會上說過的話,那是“總結過去,立足現在,展望未來。”所以他現在就把那句話變了一下,說了出來。而說出這句話之後,他心中也忽然似有所悟。只是,隱隱綽綽的,並不清晰。
“是的,生命的核心,就是自我成全。而自我成全的內容,就是自我存在,和自我發展。”1號顯示這行字的時候態度很嚴肅,然後又稍微活潑點地顯示道:“現在,小辰,我們來討論一下,老師為什麼會對你有好感?”
“因為我的成績很好。”
“為什麼你的成績好老師就會對你有好感?”
這應該是理所當然的吧。這是王辰心裡冒出的第一想法,但是很快地,他就想到了以前或許不會想到的問題——這個理所當然的“理”,是什麼?
“因為你是他的學生,是他教學的載體。也就是說,是他人生成就的延伸。所以,從本質上來說,他對你有好感,其實並不是對你這個人有好感,而是你的成績直接代表了他的成績。我們現在來設想一下,假設你們班上每個人的成績都像你這麼好,但是隻有你課上不聽他的課,那你說,他還會不會對你有好感?”
這個問題,其實不需要問。看看差生的待遇就知道了。
所以王辰一陣默然。
他一直享受著優生的待遇,卻從來也沒有體會過差生的感受。許多事,雖然看到,但從沒有放在心上。
“你的成績好,表示他的人生成就在你身上得到了實現,所以他會對你有好感。但是與此同時,你在課上不聽他的課,這就是直接否定他的工作,所以他其實會在心裡對你不快。這好感和這不快相加在一起,好感超過了不快,所以,總體來說,他仍然對你有好感。我們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