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整體的一部分,要
得到區域性的美,必先求整體的和諧——陰陽平衡、臟腑安定、經絡通暢、氣血流通。
中醫美容崇尚整體——將人的容顏與臟腑、經絡、氣血的健康緊密連線,強調整體的
和諧之美。中藥內服、外敷,針灸,推拿,氣功及食療等手段均體現出動中求美的觀點,不僅能使精氣暢通,並且簡單易行,安全可靠,作用廣泛而持久。中醫美容在保健美容和治療損容性面板病方面獨具特色,從而顯示了它所蘊藏的特殊魅力。中國古典文化所孕育的美學觀,也使得中醫美容散發出美學理論的智慧之光。
中醫美容的手段多種多樣,大致可分為中藥、針灸、推拿、按摩、氣功五大類,此外還有心理、養生等方法。每一大類又有若干種具體方法,如藥物美容,有內服法和外用法。外用法又分貼敷法、洗浴法等,而貼敷法、洗浴法又可再細分為患處面板貼敷、臍敷、穴位敷、燻洗、擦洗、沐浴、浸浴等,這些方法都屬於自然療法,安全可靠,無副作用。
此外,中醫美容和日常美容之間的聯絡可謂歷史悠久。在歷代各類醫書中,表明有駐顏、悅色作用的藥物多達上百種,而方劑更是數量可觀,涵蓋美容的各個領域,比如潔面、增白、祛皺、駐顏、白牙、染髮、香身、香口等,應有盡有,甚至連發蠟、口紅、胭脂的配方都有提及。這些配方本身就不像常規的中醫藥方那樣以治療疾病為主要目的,而是著眼於修飾人的容顏,透過調養身體內部組織而使面容變得光彩奪目。
顯然,中國古代的醫家已把對人體美的維護作為醫學的任務之一,所以他們關注人體
的修飾,並以醫學的手段介入,使修飾品和修飾方法更完善,更符合人體健康要求。這種
介入擴大了中醫美容的內涵,使中醫美容以其深度和廣度並存,在世界美容史上佔據了獨
特的位置。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悠久的中醫美容,是以中醫理論——中國古典哲學之精髓為基石的;反過來講,中醫美容的發揚光大又是中國古典哲學在應用方面的發展。傳統的美容養顏方法和對損美性疾病的預防治療,均以中醫美容理論為依據。領略一番中醫美容理論,能更好地理解各種美容驗方和經絡按摩的奧妙所在。
調和陰陽
流傳千古的東方美顏智慧
陰陽是對自然界相互關聯的某些事物和現象對立雙方的概括,含有對立統一的概念。陰和陽,既可代表相互對立的事物,又可用以分析一個事物內部所存在的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面。陰和
陽代表著相互對立又相互關聯的事物屬性。凡是活動的、外在的、上升的、溫熱的、功能亢進的都屬於陽;凡是沉靜的、內在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功能減退的都屬於陰。以日常生活
為例,男為陽,女為陰;上方為陽,下方為陰;愛發脾氣的人,多稱為肝陽上亢,性格內向喜靜沉穩多稱為陰。
陰陽學說,貫穿在中醫美容理論體系的各個方面,用來說明人體的生理、病理變化,指導人體肌膚與形態的維護和修復。人體最基本的病理變化為正與邪兩個方面。“邪”分為陰邪與陽邪兩個方面。陽邪致病,可導致陽偏盛,出現實熱證,表現特點為熱、動、燥。“正”包括陽氣與*兩個方面,陽氣虛出現虛寒證,*虛出現虛熱證,故多種病理變化,可以概括為“陰盛則寒,陽盛則熱,陽虛則寒,陰虛則熱”。其根本原因是由於陰陽失調,偏盛或偏衰而致病,從而影響容顏之美。如陽熱亢盛,上蒸頭面則生痤瘡、斑;陰寒盛則血脈失於溫煦、血寒凝滯,滯於經絡而肌膚晦暗也易長斑;陰虛則體內津液缺乏,血液黏稠度高、血流不暢,淤血滯於經絡可引起黃褐斑;陽虛則溫煦和推動的作用降低,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