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永遠不會的。”她肯定地說道。
英格堡在德語裡面,就是天使之鄉的意思。早在十二世紀,這裡就被天主教本篤會的修道士圈為了教會的地盤。
在中世紀的幾百年間,這裡一直是本篤會的一處修道院,只有少數教民能夠在教會的領導下在這裡放牧。
1798年,教會才將這幾十平方公里的土地劃入了瑞士國土,但是教會仍然具有自主權。
1850年,由於礦泉水、乳清和新鮮的空氣的綜合療效,英格堡成為國際化的度假地。作為旅遊業的先鋒,1872這裡就修建了一條新的鐵路;在1900年以前,盧塞恩到英格堡之間就開通了電氣化鐵路。
1913年的時候,這裡建起了一條從英格堡通往鐵力士山上海拔1262米的的牽引式鐵路。1927年,瑞士又修建了纜車和海拔1796米的高山湖泊特呂布湖處的滑雪場。這裡就變成了歐洲最著名的旅遊聖地,並且是全年度的旅遊地冬夏都能吸引不同需求的人來旅遊。
根據布凡倫納神父寄過來的介紹資料,英格堡這個不到兩千人的小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平均每年接待的遊客就有二十萬。
不過,這裡雖然美的如同仙境,卻還是有些偏僻了。距離最近的城市盧塞恩,這裡都還有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如果周南跟奧黛麗是七八十歲,這裡當然是隱居,安度晚年的聖地。
但是他們一個才21歲,一個更是隻有14歲,他們不能一直留在這裡無所事事。周南要尋求自己的發展道路,奧黛麗更是要到學校接受教育,所以,盧塞恩比這裡更適合他們居住。
從火車站出來,小鎮就全部映入視線。小鎮很小,鎮區裡大部分都是錯落有致的旅館。這些旅館都是典型的瑞士風格,一樓是磚石結構,二三樓都是木屋。
由於正是盛夏,每一棟房子,每一個視窗和門口,都栽滿了盛開的鮮花,每一棟房子都顯得那麼美麗。
山坡上,在樹林和草場之間,也佈滿了各種美麗的木屋,還有悠閒的牛羊在山坡上徜徉。
小鎮上最引人矚目的建築就是本篤會的本尼迪特修道院,這座修道院就佔據了小鎮的一小半面積,差不多五層高的建築群也是這裡最高的建築。
戰爭對這裡的影響顯然也很大,除了一些老人,街上幾乎看不到多少人,大部分旅館也都關門歇業了。雖然是夏天,但是登山鐵路並沒有開放,遠處的纜車站也在關著門。
他們抵達的日期並沒有告訴布凡倫納神父,所以也沒有人來接他們。不過小鎮本來就很小,修道院又那麼顯眼,所以他們只是收攏了行李,就向著修道院出發。
他們的行李不少,但是這已經是控制到最少的程度了。三個人各自的衣服,鞋子,更重要的是,周南的兩箱書,還有一把小提琴,幾根竹簫。
至於其他的必需品,也只能等在瑞士安頓下來再購買,從德國運過來,運費都要高於實際價值了。
除了這些,周南的身上還揣了一張四十五萬瑞士法郎的存單,這張存單是依靠法肯豪森將軍,在布魯塞爾用三十萬馬克兌換的,這也是法肯豪森將軍用最大的面子,還利用他的位置才兌換的。
因為這個時期,德國政府對國內的資金外流控制的非常嚴格,普通人根本沒有辦法把馬克換成外幣。而且,馬克只是德國和德佔區的流通貨幣,除了瑞士少量兌換,其他國家都不接受接受。
雖然按照匯率,一馬克可以兌換兩瑞士法郎。但是要不是依靠將軍的職位,普通人想要一比一的兌換,就已經很難,更別說一比一點五兌換。
沿著混凝土的道路沿著斜坡前行,奧黛麗還在不停地後望那個關閉的纜車站。周南看出了她的好奇心,低聲安慰她說:“等纜車站開了,我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