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高誘曾在《淮南子?汜論》中註解道:“炎帝神農,以火德王天下,死託祀於灶神。”從此,崇拜灶神也就成為諸多拜神活動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而在晉朝之後,灶神又被賦予了一項新功能,被列為督察人間善惡的司命之神。秦漢以前更被列為主要的五祀之一,和門神、井神、廁神和中溜神五位神靈一起,共同負責一家人的平安。
所以在民間傳說中,灶神之所以受人敬重,除了因掌管人們飲食、賜於生活上的便利外,還在於他是玉皇大帝派遣到人間考察一家善惡之職的官,是真正的一家之主!
據說灶神左右隨侍兩神,一捧善罐、一捧惡罐,隨時將一家人的行為記錄儲存於罐中,年終時總計之後再向玉皇大帝報告。而十二月二十三日就是灶神離開人間、上天向玉皇上帝稟報一家人這一年來所做所為的日子,又稱‘辭灶‘,所以家家戶戶都要送灶神,除夕時再迎接回來。
葛洪《抱朴子?微旨》中說:“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狀。大者奪紀。紀者,三百日也。小者奪算。算者,一百日也”。也就是說,誰要是得罪了灶神,嚴重的要少活三百天,輕微的也要少活一百天。
所以這一天,古人都要大搞衛生,特別是廚房要擦得窗明几淨,沒有油煙,讓灶王爺滿意。同時還要張帖“上天言好事,回宮保平安”的對聯,好吃好喝的全部送上,讓灶王爺吃個心滿意足,以期賄賂灶王爺。不少人甚至在燒灶王爺的畫像、送灶王上天時,要先用糖糊住灶王爺的嘴,讓他的嘴變甜,上天只說好話,不言是非。
說到底,這還是功利心在起作用,可謂民間的小智慧。
不過到了現在,除了一些老人還堅持送、迎灶王爺的風俗,年輕一代基本已經把這個習俗不當回事了。丁旭的父母以前也是經歷過文。革和破四。舊的中年人,從未在小年夜祭拜過灶王爺,不過從去年起,方晴卻一反常態,很固執地從丁旭的爺爺那打聽清楚了整個流程,開始認認真真地祭拜起灶王爺來。
至於原因,丁旭怎麼問,方晴都不肯說。
丁旭無奈之下,也只好自己去百度了一下灶王爺的相關傳說,卻始終沒弄明白母親為什麼會突然熱衷於來這一套,後來也只得把這個疑問擱下來。
見母親今年還要祭灶神,丁旭早已忘記的疑惑又浮上心頭,趕緊走到廚房裡,看了看正在忙著做菜的母親,卻發現她神態如常,絲毫沒有什麼不妥的跡象。
丁旭想了想,決定從聊傳說開始,試探一下母親的真實想法。
“老媽,我聽老人們說過,據說灶王爺原來是一個叫張單的富家子弟,曾娶了一個賢慧女子郭丁香為妻,後來他又休了郭丁香,娶了更年輕貌美的李海棠為妻。不料李海棠好吃懶做,不久就把張家的財產揮霍一空,改嫁他人。張單家境敗落,又遇到一場火災,雙目失明,最終淪為乞丐。有一天,他乞討到一戶人家,女主人給了他熱湯熱飯,讓張單十分感激。這時他卻聽見主人的聲音非常熟悉,最終發現施捨他熱飯的人,竟然就是他曾休棄的結髮妻子郭丁香。張單羞愧難當,摸索著一頭鑽進大灶裡,活死死地燒死了自己。姜太公被他的遭遇和悔過精神所感動,將他封為了灶王。”
“不靠譜,灶王爺就是炎帝,是火神,怎麼會是一個始亂終棄的富二代呢?”方晴一邊麻利地切著土豆絲,一邊隨口答道。
“其實還有一種傳說,說古時候有一個貪官,生性最饞嘴,每天都要四處尋找沒吃過的美食,讓老百姓不堪其擾。後來一位神仙幻變的民女,將他一掌摑到鍋臺上,從此變成灶王,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別人吃美食。”丁旭壯著膽子說道。
“放屁!灶王爺怎麼會是這種人物?”方晴回過頭來,臉色鐵青地瞪了兒子一眼,順手將一把土豆絲狠狠地塞進丁旭的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