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與官服為伍,自己還做了官,這已經壞了江湖規矩,自然得從江湖除名了。”
錢公公聞言呆若木雞,久久不語,像是想起從前自己在江湖中的日子,眼神複雜,有喜悅、有悲傷,更多的是憤怒與不甘,他的來歷與身份只有寥寥數人知曉。
無意間說的江湖規矩,那就證明他來自江湖,又因為某事而從江湖中銷聲匿跡。即便是相處幾年,李寬到現在都不知道錢公公的真名,就連王公公、趙公公也是如此,他們從未透露本名,留下的只有一個姓。
李寬因看見李淵對他們的態度,隱隱猜測這幾人才是祖父身邊最親近之人,也是他最信任之人,就連朝中大臣裴寂等都不能與之相提並論,事實上也證明在李淵退位以後,不論是在太極宮還是大安宮曾經的老臣無一人前來。
一朝天子一朝臣,這個道理李寬懂,李淵更加明白,所以從不說什麼。
自從移居在大安宮以後,李世民每年在節日時才會前來探望,不過都被李淵拒之門外,後來李世民讓太子李承乾、蜀王李恪等子女前來,李淵亦是同樣沒有接見。
李淵足不出大安宮,卻知大唐的國事,有些不去關心,有些十分在意,這些都是錢公公去探查得知的。對於次子李世民登基稱帝以後,貞觀元年到現在的貞觀四年,這些年李世民處理朝政愈加得心應手,大唐也在他的統治下逐漸邁向強盛。
李淵心知次子能力,要不然也不會野心勃勃的覬覦帝位,也不會發生那樣的悲劇。即便李世民這個皇帝做的還不錯,可他心裡深處仍有一絲隔閡,李世民無愧於大唐百姓,卻有愧於長子與四子,愧對李家列祖列宗。
與此同時,李淵對自己這個父親沒能管教好而後悔不已,若他早點出手就不至於發生那樣的悲劇。現在說什麼都晚了,唯一的寄託便是在李寬身上,所以李淵對他重點培養。
李寬不負期望,不論是讀書習字,還是習武之路,哪怕是再苦再累,都咬緊牙關堅持下來,看著李寬漸漸長大,而他慢慢的衰老,李淵自知命不久矣,不得不放下心中執念,讓錢公公與趙公公全力以赴的培養李寬儘快成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