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三哥》一文中,一開始就說“世界上少了一位君子人”。巴老前後寫了兩篇懷念三哥的文章,其中說三哥像“一根火柴,給一些人帶來光與熱,自己卻卑微地毀去”。李堯林逝世後被安葬在虹橋公墓,墓碑的形狀是翻開的兩頁書,上面刻有他翻譯的小說《懸崖》中的一段話:“別了,永遠別了,我的心在這裡找到真正的家。”過去,時有人來墓前獻花。但“文革”中,這個從沒有傷害過人的墓,也被作為“四舊”給毀掉了。巴老為此不停地追問自己:“我在哪裡去尋找他的‘真正的家’呢?”
巴老多次對我說,他們三兄弟的共同之處,都是願意多為別人著想,多付出一點。“兩個哥哥對我的幫助很大,我要幫助他們,結果沒有機會了。我可能不會被人忘記,我希望他們兩人能被人記住。”巴老希望他們三兄弟能在“慧園”見面(即有一個展覽室展出他們三兄弟的物品),但難以實現。
為實現巴老的願望,去年我選編了一本書,名為《不應被忘記的人·巴金的兩個哥哥》。以巴老所寫兩個哥哥的文章為主,兼收了已有的###吾、黃裳、紀申等人的文章,還有新組織的邢方群、楊苡、黃宗江等人的文章,(由巴金文學院內部贈送)。可惜巴老不能閱讀了。
巴老已用最後的言行證明自己
巴老生於一九〇四年,到二〇〇四年正好百歲。去年只是進入百歲。時至今日,巴老已經用行動來證明和補寫了他所寫的、所說的到底是真是假,自己到底是怎樣的人。人們愛戴巴老,稱他為世紀良知。國務院在去年授予巴老“人民作家”的稱號。明天是巴老進入一百零一歲的生日。在此之際,上海巴金文學研究會和上海檔案館聯合舉辦“走近巴金”系列講座很有意義。感謝你們給我這個機會介紹自己對巴老的感受,儘管我講得不深不全。還得感謝在座的朋友耐心地聽完我用四川話講的感受。不當之處,請不吝指正。
巴老和他的兩個哥哥(4)
二〇〇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下午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