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明辨臺,這幾天又熱鬧起來。
鮑旭在時,這明辨臺成了他逞威風的地方。
現在鮑旭被趕走,這明辨臺,又成了落魄文人的聚集地。
這幾日正逢農忙,這些讀聖賢書,沒有高中的人,他們對於種地這事,既不在行,還滿是鄙夷。
他們心中有鬱結之氣,自然需要發洩出來。
這兩天,他們不在說宋為正統,潘為奸臣之語。
這兩天,他們開始對官紳一體納糧,詬病起來。
“讓我們鄉紳,文人,與那些泥腿子一處納糧,這種有辱斯文,道德敗壞的事情,也只有潘小安能辦的出。
東昌府交到這種人手裡,前景堪憂啊。”
他們真是好了傷疤忘了疼。
他們已經忘了,鮑旭是怎麼喂他們馬尿喝的。
潘小安路過明辨臺。他見上面圍著十餘人,便要走過去。
莫前川和孟奇同時出手拉住他。
“小安哥”
“小安大人”
潘小安看著這二人,“怎麼?你怕他們害我不成?”
“小安哥,別去了。他們不吐人言。”
“小安大人,還是讓我去宰了他們吧。”
潘小安哈哈大笑,“你們不說,我還不好奇。現在啊,我只想聽聽他們怎麼說。”
那十餘人看潘小安帶人走來,不但不慌,反而個個挺直胸膛。
他們怕鮑旭,因為鮑旭不會和他們講道理。
他們不怕潘小安,因為潘小安有石刻立在東昌府府衙:不可因言罪人
潘小安來到臺前,這些人頭抬的很高。
潘小安心裡暗暗好笑,“要是你們能一直這麼驕傲,我就服你們。也算你們有了文人風骨。”
“咳咳”潘小安咳嗽一聲。
“哥幾個還沒吃吧?”潘小安就會嘮農村嗑。
這幾人多少沾著點懶,他們的嘴唇都幹起皮。
要是沒人伺候,他們連口熱水都不會燒。
他們把臉仰的更高,一副要你管的表情。
“剛剛你們在聊什麼?我看挺熱鬧的。怎麼我一來,你們不聊了呢?”
“話不投機半句多”一位中年書生說道。
潘小安對他有點了解。這人名叫文徵,也有神童之名。十歲參加科舉,一下就得了個秀才。
可是好遠也就此用盡。此後屢次三番都沒有考中,算是蹉跎了歲月,黯淡了時光。
“文秀才,你說話不投機半句多,我且問你,你知道這句話的出處嗎?”
歐陽修革新科舉之後,文風為之一變。但他退隱之後,科舉又恢復到老樣子。
文秀才一直學做八股文。少讀詞集,一時之間,被潘小安問住。
“什麼出處?只是一句話而已。”文秀才嘴硬的很:
“我只是隨口一說,你卻當了真。你也不過是個小農民,讀過幾本書?”
“文秀才,你少看不起人,有本事你和我比比詩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