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著皇上的話,“皇上所言極是,老臣贊成平親王請奏,只是這負責籌集糧食的人……”
他話還沒說完,平親王就站了出來,道,“既然是本王提出來的,當然是由本王親自負責。”
不然,他辛苦寫出奏摺,鼓動自己的人贊成,最後,籌集到的糧食被有心人藏入私庫,他豈不是白忙活一趟。
他白費功夫事小,那可是百姓們活命的口糧,糧食少了,餓死百姓,那可是大事。
護國公還想說什麼來著,皇上就下了旨意,一敲釘錘。
這一次的天災,把老皇上愁壞了,好不容易有了個解決的辦法,他就要拿出雷霆之風的魄力來,不允許任何人反駁不從,不然,百官們一旦群起反抗,他也只有殺雞儆猴這一招。
朝會結束後,皇上命令平親王寫出一張糧食定律。
糧食定律,是根據官員品級大小,要捐出多少糧食,不是你想給多少就給多少。
第二天,一張佈告就貼了出來,三天之內,就貼滿了整個南晉國。
上面全部都是根據各級官員的品級,定下來的捐糧任務。
另外,皇上還給了平親王一支錦衣衛隊,一是用來專門押運糧食,二是,遇上敢推脫不捐糧食的官員,可以讓錦衣衛直接進去搬。
這一次,為了度過這次的災難,老皇上使出了最強硬的手段,直接派出錦衣衛,不給就搶,不然,就脫掉烏紗帽,回家吃自己去。
官員們叫苦不失,家裡沒糧食的,就派了下人趕緊買糧食,實在買不到的,就按照市價給銀子。
一時間,整個奉天城都運動起來。
百姓們得知訊息後,也鬧騰起來,紛紛大讚老皇上愛戴百姓,心繫百姓,是個好皇上。
有些商家名流,也被帶動了,紛紛捐糧捐物,還有的人捐衣裳,把家裡人不穿的衣服都捐給了窮苦百姓們穿。
第一個帶頭的是錦繡樓,一下子捐出了十萬石糧食,三萬斤食鹽。
十萬石糧食等於一千多萬斤的大米,還有三萬斤食鹽,總共價值近十萬兩銀子,這麼大手筆,震驚了整個奉天城的人。
這還不算,就連劉毅和餘師傅都一人捐了一萬兩白花花的銀子,繡莊裡的二十個繡娘也一人捐了五百兩兩銀子。
長根和劉四狗蛋小黑子五人,也一人捐了一百兩銀子,總共三萬多兩銀子,又是一筆鉅款。
經過了幾年的奮鬥,加上玉錦一向對他們大方,動不動就發獎金給他們,他們的腰包早已灌滿了,也算是個小富翁了,拿出這點銀子,那是小菜一碟。
這一次玉錦賑災,他們也不甘示弱,自然要表示一下,給錦繡樓長臉面。
錦繡樓這一舉措,讓人大跌眼鏡,也讓人對錦繡樓和十三王爺另眼相看。
錦繡樓名面上是十三王爺的,眾所周知啊。
錦繡樓的掌櫃劉毅還揚言,八萬石糧食和兩萬斤食鹽是捐給在邊關鎮守的將士們吃的,剩下兩萬石糧食,一萬斤食鹽,是捐給百姓們吃的。
百姓們捱餓,還能捱得住,可將士們捱餓,只有捱打的份。
將士們捱了打,國家就要丟。
將士們為了百姓們的安樂日子,在邊關出生入死,保家衛國,他們可不能捱餓,國家也不能丟。
一席話,說的平親王都熱淚盈眶,非常感動,當即就寫信派人送去給皇上,請奏皇上派人趕緊把這些糧食和食鹽送去邊關。
皇上也非常感動,特別是聽說了這些糧食和食鹽是蕭寒捐的,他那叫一個得意啊。
有這樣出息的兒子,他驕傲啊。
老皇上當即就派了兩個心腹,領了五千將士將糧食送去給邊關。
老皇上還親自提筆,寫了錦繡樓三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