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的牛耕技術啦,所以,開荒之前,雷曉飛已經做好了這方面的準備,他抽出建“望江樓”時,那班會做木工的人,並且還從社會上招來了不少工匠和鐵匠,著手開始做犁、耙的架子。到了商定好合作後,他馬上著手組織鐵匠,打造犁頭和耙齒。
此時,周學士也履行了他與雷曉飛分手前的約定,送來了做好的土車床和土鑽床各一臺,並隨機派來了兩個會操作的“文華閣”的能工巧匠。周學士及時的支援,無疑是雪中送炭,大大加強了雷曉飛的農具製造能力,讓雷曉飛的農具能及時供應。
雷曉飛也像在番山墟一樣,成立了“農具社”,讓兩個“文華閣”的能工巧匠牽頭,帶領一班工匠、鐵匠,專門從事農具的製造和維修,為開荒提供強有力的農具支援。
其時,還有一個多月就是春耕時節,所以雷曉飛要搶時間,儘量在春耕前多開荒地,讓這些新地趕得及春耕,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收益。
這段時間裡,從事這一攤的各路人馬,都廢寢忘食地投入的緊張的工作中,大家都在爭分奪秒地搶時間。這個時刻,正應驗了時間就是金錢這句老話。
緊張的工作中,時間總是過得飛快,好像才眨眼,已到了春耕的日子。
在開荒大戰這段日子裡,因為有了雷曉飛發現的牛耕的先進技術,加上“治理委員會”這班領頭人的忘我工作,再加上調動起來的當地村民的積極性,開荒的戰績,足可以用輝煌來形容。
青城至山城這段三百多里路兩旁的村子,基本已經把能利用的平原,都開荒成了水田,整個開荒的面積,達到了兩萬多畝;而武林聯盟屬下的門派這一攤,雖然,他們的起步遲了一拍,但這班人卻勝在每個門派都有自己的門徒、信徒,人力資源充足,而且這些門派無論大小,在當地都有一定的影響力,所以,他們的開荒進度合計起來,比這邊要快上一倍,一共開荒了五萬多畝。
說來,這次開荒取得的戰績輝煌中,以當地的一個飲食習慣分不開,就是當時的巴蜀人的肉類食品,是豬肉與牛肉參半,這樣一來,當地養牛的人就多了,幾乎每條村子都養有牛,給雷曉飛牛耕提供了最大的支撐。
反正,就這樣,一個多月的時間中,雷曉飛帶領的“治理委員會”與各地的農村合作,一共開荒了八萬畝。
這八萬畝的地,如果算每備收成五百斤的話,那就是幾千萬斤的糧食啦。如果再按每人每月消耗三十斤糧食來算,這些地的收成,足夠十萬人吃上一年。雷曉飛了解過,當時的巴蜀,總人數也不過是百多萬,也就說,單是這開荒出來的地,兩造的收成,已足夠解決五分之一的人口的糧食,再加上原有的舊地,雷曉飛相信,巴蜀今年的糧食收成,起碼能解決一半以上的人口全年不會餓肚子。
開荒完後,雷曉飛預早向皇太子求援的各類作物種子,也及時送到。
雷曉飛向皇太子求援的各類作物種子,是他根據前世對四川這個地方的資料,讓皇太子在全國範圍蒐羅這些適合當地種植的作物種子,種子以小麥、水稻、番薯、甘蔗、桑和各種水果等作物為主。
這及時送來的種子到位後,雷曉飛又馬上組織人手,投入了緊張的播種工作中。
第388章靠山吃山
水田的播種工作完畢,已經是半個月後的事,完成了這項工作,水田這邊的事已告一段落。
雷曉飛並未滿足當前的成績,他趁熱打鐵,帶著原班人馬,又投入了開發山地,向山要食的工作中。
巴蜀山多,除了不少著名的大山外,就是丘陵。雷曉飛開發山地的第一步計劃,就是要像在李村時一樣,利用丘陵來開發山田,種植一些既可以裹腹,又可以創收的作物。
至於種植的作物,雷曉飛早已考慮好。在當前這個還沒有解決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