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對自己國家的認同感,往往就是從這裡來的。
凡是正統的經過了五千年中華文化薰陶的人,就算會喜歡歐美的先進東西,但絕對不會忘本。
也只有前世香江那種,一天到晚都是接受的外國教育,才會走了偏路。
《品三國》只是一個開始。
殷俊陸續會把紀連海、王立群、錢文忠等大師的著作給拿出來,好好的震撼一下香江人。
其實殷俊是想要把王鋼的評書放在下午5點左右,或者是放在週六週日的,但梁書怡堅決的不同意,要看了效果再說。
她的理由是,電臺成功了,不代表電視上的表達形式就能成功,所以必須要有成績。
有了成績才能服眾,才能讓人們接受王鋼佔領次黃金時段。
少年很爽快的接受了梁書怡的意見,這也是堂堂正正的方式。
時空不同,但文化的魅力是永恆存在的,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根本不是因為它只迎合了那個時代。
比如說《西遊記》,重播時間超過30年,一代又一代的小孩子都愛看,都喜歡上了裡面鮮活的人物,你能說它的紅火,只是因為當年沒有別的電視節目麼?
還有《三國演義》這本書,即便是2020年的小孩子,捧著這本書讀的時候,肯定都會入迷。
電腦遊戲玩一會兒便會膩味,但經典卻是永存。
《品三國》這個評書,不但融合了三國志、三國演義和各種批註,還有易中天老師幾十年的研究經驗加進去,再加上他獨特的表達方式,如果都還不能成為經典,殷俊都不知道還有什麼能成為經典了。
而且現在殷俊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王鋼講起評書來,表現力是超過易中天的。
雖然易中天對著學生講課了幾十年,但如果是以表演的形式,他拍馬都比不上王鋼。
和大人這個角色,註定是隨著王鋼的演繹載入華國影視表演的史冊的。
《鐵齒銅牙紀曉嵐》裡面,阿瑪就是打醬油的,紀大人很多時候反而沒有和大人出彩,你明知道和大人就是那麼的壞,但看著王鋼的演繹,卻又活生生的覺得這是一個人。
這就是影視人物演活了的狀態。
即使是現在王鋼還沒有到達他的巔峰,可一個評書都拿不下來的話,那也未免太小看和大人的本事了。
……
然後,王鋼的第二個感覺也沒有錯。
也可以說是公司的傳聞,本來就是真的。
殷俊對誰最看好,自然就會多給他機會,讓他出人頭地。
從之前的鄭紹秋、周閏發,再到最近的梁朝韋和梁佳輝,都是佔有了很多的資源。
別人可以說是殷俊偏心,但只有殷俊自己知道,人家這些本來就是千錘百鍊的影帝,現在自己做的,不過是順水推舟,不過是讓他們提前一步走上舞臺罷了,根本算不得多大的恩惠。
還有殷俊扔到龍套、配角裡面去的那些明星們,同樣也不是說不重視,而是有些人脫穎而出的機緣不一樣。
周閏發、梁朝韋和梁佳輝甚至是張國容這種,就是屬於老天爺賞飯吃的天才,不用太多的磨礪,只要多給機會,他們自然而然就能成功。
另外的劉德樺、周星池、劉清雲和張佳輝就不一樣。
他們就需要長時間的打磨磨礪,才能最終蛻變。
殷俊重視的姜聞,他屬於是前一種的人,天賦類別的天才。
雖然很多人在吐槽,說姜聞這輩子就在演這種純爺們兒、荷爾蒙爆棚的角色,根本沒有什麼突破,也沒有什麼收發自如。
可殷俊聽到這些都不以為然。
你甭管他演的是一個還是幾個角色,只要他能把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