份,很大機率上都是遊戲愛好者。
因為,不喜歡遊戲,很難從事到遊戲製作這個行業來。
畢竟,電子遊戲這個行業,其實在各個方面,都和別的行業有重合。如果不喜歡電子遊戲,完全可以憑藉著他們的職業技能的去從事其它的行業。
比如說電影特效了,比如說程式設計師了,比如說這個了,比如說那個了。
他們最後選擇了薪資待遇在這些行業裡,絕對不算是最高的電子遊戲行業,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真的喜愛電子遊戲。他們其中的很大一部分,都是玩電子遊戲長大的。
甚至,電子遊戲陪伴他們的時間,遠比什麼電影電視劇唱片要來的時間多。
因為,電子遊戲這種東西,幾乎是在單位成本下,所有娛樂方式裡,可以娛樂時間最長的娛樂方式了。
當然了,可以反駁說像是什麼小說,相比於遊戲來說更加的便宜。但是真的是這樣麼?在這個世界上的大多數國家是這樣麼?
以美國為例,一本暢銷書的銷售金額不會低於三十美元,精裝版更是輕鬆達到三位數。而一款遊戲,現在的主流售價也就在五十美元左右。
一本三十美元的書,可能能看上二十個小時,而一款五十美元的遊戲,基本上晚上六七十個小時不是問題。
如果隱藏要素和拓展要素更多一些的話,甚至能夠達到上百個小時。在這樣的情況下,其實還是電子遊戲的成本更低。
電子遊戲行業,之所以能夠在全世界都有受眾。就是相比於閱讀他的門檻更低,相比於電影電視它更便宜。
最為廉價娛樂,雖然近些年越來越高階化了,但是電子遊戲從來沒離開過這個定位就是了。(未完待續。)
第三十八章 到底是誰瘋了
“很多時候,人各有命這句話是沒有錯的。
許多原本看似各方面條件都相似的兩個人,往往最後的發展讓人瞠目結舌,一個人或許登上了雲端,而另一個人很可能沉入了地底。
對於電子遊戲玩家來說,就有幾個值得懷念的人。按照道理將,許多電子遊戲行業的從業者,一些製作人,都能稱得上是天才的名號。
像是松野太紀和小島秀夫就很相似,他們都是天才製作人,對於他們來說似乎沒有駕馭不了的遊戲型別,哪怕不是自己的核心大作,他們都能操控的遊刃有餘。
像是松野之於《最終幻想》、《放浪漫險譚》。
像是小島秀夫之於《寂靜嶺》、《終極地帶》。
他們似乎領悟了遊戲製作的至理,能夠重新定義任何自己經手的遊戲。但是,時至今日,大家都只記得小島,可卻沒有幾個人記得松野了。
略帶悲情和命途不揣似乎成了日系遊戲製作人的宿命。
無法再製作《皇家騎士團》,《最終幻想戰略版》的續作、以及半途而廢的《最終幻想十二》。
這是無數日系遊戲玩家最大的嘆息。”
“松野泰己是一名像是超新星一樣的遊戲製作人,在他巔峰的時候,幾乎其他所有人都要被它的光芒掩蓋,然而他黯淡無光的速度,遠比大家想象的要快得多
關於遊戲製作人的作用,遊戲圈裡有太多爭論。
有一派玩家就鑑定的認為,遊戲製作人的作用沒有那麼重要,關鍵還是團隊。
現在之所以日本有那麼多明星製作人,都是炒起來的,是商業產物。
但是,當這些玩家遇到換製作人導致作品水平大跌的時候,他們噴製作人比誰都來勁。
松野就是充分證明遊戲製作人重要性的而一個例子,他中操起的團隊在同時代只能算是優秀而已。與千葉遊戲最頂尖的團隊相比,相去甚遠。
但是,他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