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父》一:
“一棹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簍一輕鉤。?
花滿渚,酒滿甌,萬傾波中得自由。”?
《漁父》二: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無言一隊春。
一壺酒,一竿綸,世上如儂有幾人。”
嗨,世上豈有“腰纏百萬貫、騎鶴下揚州”的美事?
他只看到了漁翁沒有政事纏身的快活,又何曾看到漁翁風餐露宿、衣食難續的悽苦?因為皇宮外,南唐百姓生活得怎樣,他並不十分在意。
而南唐外的天下,他知道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一念及此,就設法逃避:“何必多想!何必自尋煩惱!”
他不去多想那些煩惱之事,而那些煩惱之事,卻不會因為他不想就不發生。
遙遠的開封,有一個英武高大的男人,推衣而起,縱聲大笑,徐徐攤開地圖,道:“寢塌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現在,該輪到南唐李煜了!”
電子書 分享網站
李煜:一江春水向東流(2)
顯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初四,時任歸德節度使、殿前都點檢的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 ”,“黃袍加身”,兵不血刃登上帝位,建立宋朝。之後,雄心勃勃的趙匡胤開始了實行“統一中國、先南後北”的軍事計劃。建國不久,趙匡胤就滅掉了荊南,盡取湖南十四州;乾德二年(964年)十一月,發兵5萬,輕鬆收拾了後蜀;開寶二年,又派大將潘美帶兵10萬,順利地結果了南漢。
面對北宋的強大攻勢,李煜提心吊膽,惶惶難安地奉宋正朔稱臣,以圖自保。齒唇相依的南漢被滅之後,李煜心頭的陰影更重,親自寫了賀表,派遣弟弟從善到開封朝賀,又自請削去“南唐”國號,降稱“江南國主”,貶損儀制,改變朝服,降封子弟等。
趙匡胤滿口答應,再封從善為泰寧軍節度使,賞賜一座府第,將從善軟禁不放。李煜累次上表,請求放從善回家,趙匡胤都不加理睬。李煜深感對不起弟弟,十分難受。乾德四年(966年),李煜罷了四時筵席,作了一首《清平樂》,表達對弟弟的思念之情:
“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
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從善被軟禁,南唐文臣激憤,大將也鬥志昂揚,不願意忍辱偷生。大將林仁肇的反應尤為激烈,慨然說,他願意領兵幾萬,北上收復舊地,並幫李煜想出一個開脫的理由,說李煜可以詔告天下,宣佈是“林仁肇叛變”。如事成,國家受益;事敗,他林仁肇一人承擔全部責任,可以殺他全家,以絕宋口。
但李煜聽了林仁肇的話,神色大變,連連搖頭,嘆氣不止,道:“林愛卿,你千萬不要亂說亂幹!南唐去跟大宋硬拼,豈不是想死得更快啊!”
沒過幾月,李煜就中了“反間計”:懷疑林仁肇想投降趙匡胤,毒殺了這位南唐最忠良、最優秀的將領。
開寶七年(公元974年)十月,趙匡胤要求李煜必須降宋,否則將揮師江南。李煜不願束手就擒,氣惱之下,也組織築城,戒嚴抗敵,慷慨激昂地對大臣們道:“一旦宋軍南來,我當身披戰袍,親自督師,背城一戰,以保社稷。如果兵敗,便自焚而死,絕不作他國之鬼。”
這話傳到開封,趙匡胤聽了哈哈大笑,擲杯於地,對左右大臣說道:“這不過是李煜的氣話罷了!假使他真有這番壯志,孫皓、叔寶等將領就不會作降虜亦!”立刻派遣大將曹彬、潘美等,出兵進攻南唐。
開寶八年(公元975年)冬天,宋軍輕而易舉地便取了池州,南下采石磯,架上浮橋,迅速渡江;再一鼓作氣,長驅直入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