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佗首創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術,被後世尊之為「外科鼻祖」。他不但精通方藥,而且在針術和灸法上的造詣也十分令人欽佩。
華佗到處走訪了許多醫生,收集了一些有麻醉作用的藥物,經過多次不同配方的炮製,終於把麻醉藥試製成功,他又把麻醉藥和熱酒配製,使患者服下、失去知覺,再剖開腹腔、割除潰瘍,洗滌腐穢,用桑皮線縫合,塗上神膏,四五日除痛,一月間康復。
因此,華佗給它起了個名字——麻沸。
如果需要灸療,也不過一兩個穴位,病痛也就應手消除。
如果病患集結鬱積在體內,扎針吃藥的療效都不能奏效,應須剖開割除的,就飲服他配製的「麻沸散」,一會兒病人就如醉死一樣,毫無知覺,於是就開刀切除患處,取出結積物。
病患如果在腸中,就割除腸子病變部分,洗淨傷口和易感染部分,然後縫好腹部刀口,用藥膏敷上,四五天後,病就好了,不再疼痛。開刀時,病人自己並不感到疼痛,一個月之內,傷口便癒合復原了。[他所使用的「麻沸散」是世界史最早的麻醉劑。華佗採用酒服「麻沸散」施行腹部手術,開創了全身麻醉手術的先例。這種全身麻醉手術,在中國醫學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醫學史上也是罕見的創舉。
華佗在醫療體育方面也有著重要貢獻,華佗創編了一種鍛鍊方法,叫做「五禽戲」,一叫虎戲,二叫鹿戲,三叫熊戲,四叫猿戲,五叫鳥戲。
可以用來防治疾病,同時可使腿腳輕便利索,用來當作「氣功」。
身體不舒服時,就起來做其中一戲,流汗浸濕衣服後,接著在上面搽上爽身粉,身體便覺得輕鬆便捷,腹中想吃東西了。
他的學生吳普施行這種方法鍛鍊,活到九十多歲時,聽力和視力都很好,牙齒也完整牢固。
五禽戲是一套使全身肌肉和關節都能得到舒展的醫療體操。華佗認為「人體欲得勞動,……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戶樞,終不朽也」。
第一百三十章 華佗3(求月票,求收藏)
五禽戲的動作是模仿虎的撲動前肢、鹿的伸轉頭頸、熊的伏倒站起、猿的腳尖縱跳、鳥的展翅飛翔等。
相傳華佗在許昌時,天天指導許多瘦弱的人在曠地上作這個體操。
說:「大家可以經常運動,用以除疾,兼利蹄足,以當導引。體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戲,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體輕便而欲食」。
華佗生活的時代,是在東漢末年三國初期。那時,軍閥混亂,水旱成災,疫病流行,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而由於劇情需要,所以才讓華佗現在登場,所以大家沒必要太較真)
當時一位著名詩人王粲(建安七子之一,另外六人分別是孔融,陳琳,徐幹·阮瑀、應瑒、劉楨)在其《七哀詩》裡,寫了這樣兩句:「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
這就是當時社會景況的真實寫照。
目睹這種情況,華佗非常痛恨作惡多端的封建豪強,十分同情受壓迫受剝削的勞動人民。為此,他不願做官,寧願捍著金箍鈴,到處奔跑,為人民解脫疾苦。
華佗不求名利,不慕富貴,使他得以集中精力於醫藥的研究上。
《後漢書·華佗傳》說他「兼通數經,曉養性之術」,尤其「精於方藥」。人們稱他為「神醫」。
他曾把自己豐富的醫療經驗整理成一部醫學著作,名曰《青囊經》,可惜沒能流傳下來。
但不能說,他的醫學經驗因此就完全湮沒了。因為他許多有作為的學生,如以針灸出名的樊阿,著有《吳普本草》的吳普,著有《本草經》的李當之,把他的經驗部分地繼承了下來。
於現存的華佗《中藏經》,那是宋人的作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