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李靖奉旨北上救援公孫瓚,先後從青州境內調撥了十二萬兵馬。但由於青州與李唐隔海相望,最近的地方只有一百五十里的海路,因此李靖留下了魏延、陸文龍、徐盛等三將統率六萬兵馬協助王猛防禦青州。
而在前年冬季。在爭奪甄宓的衝突之中,宇文成都誤殺了曹丕,導致曹操與劉辯發生了劇烈衝突。曹操派遣夏侯淵率領曹彰、樂進、李典等人提兵五萬趕往平原。隔著黃河對濟南國、樂安郡虎視眈眈。
在李靖出征之後,實際成為了青州戰區最高指揮官的魏延當機立斷。留下陸文龍一個人坐鎮東萊郡黃縣,自己與徐盛率領三萬兵馬星夜疾馳。趕往濟南國防禦夏侯淵。
在此之後,經過郭嘉、蒯良等人的斡旋,再加上形勢所迫,劉辯與曹操修補了破裂的關係,冊封曹操為“漢魏王”,暫時化干戈為玉帛。
只是雙方都明白,這只不過是暫時的妥協而已,曹劉之間必有一場大決戰。因此屯駐在平原的夏侯淵軍團就此長駐不走,時刻威脅著黃河以南東漢數十座縣城的安危。
既然夏侯淵咄咄逼人,魏延也只好見招拆招,與徐盛分別駐兵歷城與漯陰,互為犄角,與夏侯淵軍團隔著黃河相互對峙。只是這樣一來,卻導致整個膠州半島的防禦有些空虛,只有陸文龍率領的兩萬兵馬,以及一萬五千多郡兵防禦廣袤的疆域。
東漢的政策實行軍政分離,刺史無權過問中央軍,而駐紮在各地的軍團大將也無權插手地方政事,這樣極大的保證了中央集權,將州牧割據地方的隱患完全消除。
作為青州刺史,王猛並沒有權力調動官拜鎮東將軍的魏延,手底下能夠指揮的兵馬只有五萬郡兵,而且這些郡兵還不是集中在一個地方,分別散佈在東萊、城陽、北海、魯郡、齊國、濟南國、樂安郡等地。
作為青州與齊國的雙重治所,臨淄城的郡兵駐紮了兩萬,撥給廉頗與辛棄疾一萬五千人馬已經是王猛的極限,做不能傾城而出,不留一兵一卒吧?
廉頗與辛棄疾率兵馳援陸文龍之後,王猛立即修書一封,派遣使者飛馬趕往濟南國向魏延求援,又派了使者度過黃河向北奔章武向李靖求援。
從青州到交州相隔六千里路程,如此遙遠的路途無法依靠信鴿傳遞,南方大捷的訊息尚未傳到各地。王猛知道金陵空虛,指望從京城發兵救援怕是沒希望了,因此又修書向徐州的秦瓊求援,請求派兵進入青州作戰,抵禦李唐來勢洶洶的進攻。
向各地求援完畢,王猛又對辛毗、徐邈、陳群等幕僚道:“我乃青州刺史,當與地方共存亡,你們留下來坐鎮臨淄。本官親自趕往北海國坐鎮,組織各路兵馬抵禦唐寇!”
交代完畢,王猛帶了千餘人離開臨淄,星夜趕往北海國治所劇縣坐鎮,排程各路兵馬防禦重鎮要塞,籌措供應糧草,組織醫匠救援傷員。
走了一半路程,王猛拍著額頭道:“竟然忘了駐紮在膠縣的水師,當馬上派人向鄭森將軍求援!”
王猛立即下馬修書一封,派使者快馬加鞭趕往膠縣向鄭成功、劉仁軌等水師將領求援,請求水軍從海上發起進攻,切斷李唐的物資補給路線,給陸軍減輕壓力。
王猛的使者星夜疾馳,用了一天的時間抵達了濟南國,把求援書呈給魏延。
魏延看後吃了一驚:“哎呀……想不到李世民竟然跨海來襲青州,李藥師北伐之後,我便是青州最高主將,若是淪陷了土地,責任重大。當親自提一旅之師,向東馳援陸文龍!”
魏延立即派遣使者通知徐盛,讓他獨自鎮守黃河沿岸,防備夏侯淵趁機發難。自己率領了兩萬兵馬星夜離開濟南國,順著驛道朝膠東急行軍,增援陸文龍。
幾乎在同一時刻,徐州治所下邳卻是一片繁華,並不知道李唐大軍登陸青州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