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這個行當幾千年來,說白了就是真偽之爭,正贗之辯。”
說完劉局用手慢慢摩挲茶盤:“有人做舊,就有人掌眼。有人被打了眼,自然就有人幫著砸漿(圈內術語,打眼指沒看準買了假貨,砸漿指壓價)。這五個茶碗,分別代表五條鑑寶的源流。這五脈傳承久遠,掌的是整個古董行當的眼,定的是鑑寶圈的心。只要過了他們的手,真偽就算定了,全天下走到哪裡都認。所以五脈湊在一起,又叫做‘明眼梅花’。玩古董的人去鑑寶,聽到這四個字,都服氣。”
“我怎麼都沒聽說過?”我自己好歹也做了好幾年買賣,可對所謂“五脈”卻聞所未聞。劉局的話越聽越懸乎。
“那麼你聽過中華鑑古研究學會麼?”
“這個聽過。”我點點頭。玩古董的,多少都聽過這個學會的名字。它雖不是國家機構,但也算得上是民間專業級的鑑定機構,不過它比較低調,只偶爾會在一些重要的鑑定會或拍賣會中出現,我這層次,還接觸不到。
劉局道:“這個學會,就是五脈傳人整合而成,不混到一定層次是不知道的。它代表了一種身份,一種地位。你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沒人會告訴你。”
“我以為解放以後特權階層早就被打破打爛了呢……”我咕噥道。
劉局卻正色道:“這五脈一不欺行霸市,二不倒買倒賣,靠的是一手識真斷假的本事,一直替整個圈子扛鼎掌眼,從未含糊。這是技術,是受國家保護的。雖然‘文革’浩劫中五脈受的衝擊不少,但氣脈仍在,乘時而起,成立了中華鑑古研究學會。你看改革開放以後古董業這麼興旺,就有明眼梅花在背後的功勞。你可知道,靠的是什麼?”
“真。”
我只說了一個字。權威的鑑定機構,都有這麼一條原則:絕不做偽。試想一下,一個鑑定機構靠的就是公正中立的信譽,如果自己也造假,那豈不是等於給自己當裁判了麼?再者說,鑑定古董的人,必然對造假手法熟稔於心,如果他們起了偽贗之心,那危害將是無窮無盡。
所以好的鑑寶名家,都絕不敢沾一個“贗”字——只要有那麼一次犯事,就能把牌子徹底砸了。
劉局滿意地點點頭:“去偽存真,正是鑑古學會的原則所在。”
我問:“您為何對我說這些?”
劉局似笑非笑:“你還不明白嗎?你們許家,就是那盞扣翻的茶碗。五脈梅花,獨缺你們這一門啊。”
我腦子轟隆一聲,這都什麼跟什麼?
我可不記得我家跟古玩有一星半點的聯絡。我家是最普通的那種家庭,住的是學校大院,兩室一廳,家裡擺的不是盆栽就是馬恩列斯毛全集,牆上掛著幾條毛筆字橫幅,都是我爹禮拜天自己寫的,平時來往的都是普通教職員工——怎麼看都跟深宅大院裡一群古董販子扯不上關係。他們去世以後,我整理他們的遺物,除了那本書以外,一件解放前的物件都沒有。
可是劉局的話,我又不能不信。我對許家的印象,其實只是對我父親這一代的印象,至於許家在解放前如何,我爺爺是誰,做過什麼,他從來不和我說。若不是無意中發現家裡頭藏著這麼一本《素鼎錄》,我都未必會踏上這麼一條路。
現在看來,這事可比我原來揣測的要複雜得多。劉局剛才在茶陣裡擺出五梅聚首之形,這是打算把我重新叫上梁山入夥?聽劉局的口氣,明眼梅花是隱在藏古界深處的民間團體,那麼為何他一個政府官員會參與進來呢?還有,剛才鑑定那枚漢印,到底是我適逢其會,還是他們早佈置好的考場?
諸多思緒像灌腸一樣稀里呼嚕地衝進我的腦仁裡,讓我一時間都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這時候忽然傳來敲門聲,秘書走進來說:“劉局,時間差不多了,他們都等您過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