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在覆滅一個政權的過程中,特別是臺灣這種要徹底改變社會結構的大變革過程中,殺伐是避免不了的。區別只在於是否對這個民族,這個國家有利。
東南三省不同於南洋各地,對那裡的土著,臺灣上下可以以武力強行逼迫當地的土著順服。
也不同於遼東大地,那裡雖然有不少的漢人百姓,但是那裡的統治階層是女真貴族,臺灣同樣可以將其徹底覆滅而不會遭到漢人的反對。
這裡的百姓全部都是華夏百姓,臺灣根本就不可能單純的憑藉武力將所有的事情解決。
所以,在佔領了三省絕大部分地區之後,臺灣面臨著非常繁重的消化任務。眾多臺灣培養出來的行政人員進入三省,接收當地的政務,推行臺灣的那一套相對成熟的行政體系。
在這個過程當中,因為反對新的行政體系而被捕被殺計程車紳近三萬人。這些人大部分都是家中有巨量的田產的高門大戶。
這些人根本就不可能眼睜睜的看重自己的家產被低價贖買,所以不停的糾結起成百上千人同新到的軍政府官員作對。
而當地的百姓,也因為不明白臺灣的政策而被那些士紳所蠱惑,加入反叛的行列。
一時間,東南大地是到處都在流血,死的人比臺灣大軍進入三省的時,所發生的戰鬥所死的人還多。
不過這只是暫時的,在實際的行動面前,那些士紳不可能迷惑那些普通百姓永遠。
軍政府官員每到一地,就會擊破那些掌握著巨量土地的高門大戶的抵抗,然後將其土地沒收,並按照沒人五畝的標準發放給那些沒有參與到反抗當中的普通百姓。
而且透過公審,揭露那些高門大戶以往的罪行,將民心是一點一點的收攏過來。僅僅半個月的時間,三省的反抗已經徹底的消失,雖然期間死了很多人,使得很多的家庭破裂。
打擊一批,自然要拉攏一批。唐洪生等人緊急召集臺灣的商人階層,透過他們向東南三省的商人階層傳遞一個資訊,就是隻要他們能夠放棄手中的土地,接受臺灣的贖買或是置換,那麼他們就可以享受臺灣商人的所有待遇,臺灣軍政府將保證他們的所有權益。
商人階層,本來就是將資金大多投放到商業活動的一個社會階層。雖然他們也佔有一部分的土地,有些還不少,但總體來說,土地在他們的家產之中的比重並沒那麼大。
而且根據臺灣的土地國有化的規定,他們可以將土地平均分配給他們的血親,如此一來,他們當中大多數都不超過每人五畝的上限。
所以在接到臺灣傳遞過來的善意之後,商人階層大多數都接受了臺灣的統治,轉而加入到臺灣的商業體系當中。這一點對他們是沒有任何的困難。
當然,也有些商人因為同大明的官府牽扯太多,或是懷有一份大明心,拒絕了臺灣的善意,拋棄了在三省的家財,逃往其他省份。
這些人大多是擁有大量財富的商人,他們在大明的其他地方同樣擁有大量的產業,所以他們即使拋棄了這些東西,也能夠在大明的其他地方混的很好。
對於他們,軍政府上下並沒有過多的挽留,既然做出了這樣的選擇,那麼不好意思,這些人將被徹底的排除在臺灣的商業體系之外,即使以後臺灣兵臨大明的其他地方,也是如此。
當然,軍政府上下也沒有將臺灣的所有政策都原封不動的搬到了新佔的東南三省。
比如說宗族制度及族法這一類,在臺灣剛剛入主三省,還沒有建立穩固的統治之前,這種可能會更大規模的激發大明百姓反感甚至是反抗的制度並沒有立即執行。
臺灣之前各地的農村都是新近組建起來的,宗族制度幾乎沒有。而且即使有人想要建立宗族制度和族法,面對著整個村子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