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從來都是一把雙刃劍。
傷害敵人的同時,也在傷害自己。
哪怕你是被動迎戰,是為了保護自己和老百姓的,都一樣。
昨晚兒的大戰,加上了金吾衛、錦州左衛城殘兵、錦州守軍、羽林衛和江南精銳聯軍……這麼一共五萬餘人,戰後一輕點,也只剩下了三萬五千人能繼續作戰的。
剩下的有差不多八千人戰死,七千人各種程度不同的受傷,無法繼續參加下一場的戰鬥。
是的。
下一場。
或者說是兩場。
他們還有更加重要的戰鬥要去參加。
倘若這一次運氣好,室韋的援軍沒有那麼快抵達的話,那麼戰士們就可以多休息一下,再投入到下一個戰場。
好了。
不賣關子了。
柳銘淇整個計劃中,還有最後一環。
也是挺重要的一環。
他要透過東西夾擊,一口氣擊潰在寧遠城的室韋聯軍,為大康在遼西走廊保留一個重要的支點。
為什麼要放棄錦州城這個更大更好的城池,卻去守寧遠這個稍微弱一點的城池呢?
原因很簡單。
第一點,也是很重要的一點,錦州城距離敵人太近,距離自己人太遠。
錦州城過去七十里左右,便是淩河,淩河過去一百里,就是遼河。
遼河旁邊就是室韋人的地盤,只不過那裡居住的人並不多而已。
區區不到二百里的路程,如果敵人有心思來侵襲的話,基本上兩天就能策馬奔來,直達錦州城城下。
以前是在錦州城前面的三十里位置,有一個錦州前衛城,地勢非常險要,扼守住了峽谷關口,敵人不可能無聲無息的經過這邊。
但現在室韋聯軍不但攻陷了錦州城,而且還把它全部給拆卸毀壞了,因此這裡就變成了不設防的地方,室韋騎兵暢通無阻。
而錦州城距離寧遠城的距離,差不多也是二百五十里路。
可寧遠城距離山海關就遠了一點,足足有三百里路
這麼算下來,錦州城距離山海關足足有五百五十里路,相比起寧遠城距離山海關的三百里,就要多出不少距離。
山海關想要救援寧遠城,尚且需要三四天的時間,去錦州城起碼都是六七天。
在這種遼西走廊快被摧毀的情況下,在大康四面皆敵的情況下,如果只保留一個城池的話,柳銘淇肯定願意用寧遠城來做在遼西走廊的支點。
畢竟寧遠城也不差,位置不但險峻、易守難攻,而且也有一個比較大的港口,完全能方便從海面上給予各種支援。
第二點,那就有些計謀上的考量了。
如果大康軍掌握了寧遠城,那麼從寧遠城到錦州城之間,室韋人還敢放心大膽的經營嗎?
他們敢把老百姓遷移到這裡來嗎?
不敢的!
大康的軍隊隨時都能從寧遠城出去,偷襲搶奪他們,就像是他們幾十年前對大康老百姓做的那樣。
那麼你說,他們把這些農民們安排在錦州城的後面,用錦州城來作為護衛屏障,那不是就不危險了嗎?
對!
說的是這個理兒。
但問題在於,在此之前,室韋沒有進攻大康之前,本來錦州城前衛城以外的土地,大康就從來沒有管過啊!
室韋的農民哪怕是在那裡耕種生活,大康都沒有任何攻擊的行為。
甚至於大康還會大量購買他們的糧食和牲畜。
好嘛。
現在的意思就是,室韋犧牲了幾十萬人,打下來的大片土地,然後又和大康接下了大仇之後,結果他們得到的和以前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