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處德棣的經營關健在於黃河南岸的齊州。而滄瀛莫三州的關鍵則是河間和三關。
在經過了這一戰之後,河北接下來的形勢便可能從激烈的對抗轉為一段時間的對峙階段。
河北四鎮需要這個時候來舔傷口,從新佈置。
李璟同樣需要這個緩和的時間,對新佔領地穩固、經營。
李璟這個時候從東北和山東調來步兵、鄉兵,把騎兵南下,就是從攻擊階段轉入防禦階段的表現。
這個時候以守代攻,也是李璟和諸人仔細商議的結果。李璟需要時間來訊息這新得的五州,保住這條東北與山東的沿海通道。控制住這條運河的現有掌控地段。
這個時候轉攻為守,不論是戰略層面還是戰術層面來說,都是極為必然和正確的選擇。
李璟把騎兵南下,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以此向河北四鎮表明李璟接下來沒有繼續進攻四鎮的計劃,讓四鎮也安下心。要不然,李璟一下子屯集十幾萬兵馬在河北,那麼四鎮肯定會反應激烈。雙方真要死拼起來,那真可能會是一場曠日持久的艱難苦。特別是春夏開始,河北那些結冰的河流開始化冰,原本通暢的平原,將重新被河流分割成,就算是騎兵,也會有很多不方便。
更關健的還在於,李璟可不願意和四鎮這個時候拼死拼活。兩虎相爭,只會白白其它觀虎鬥的。李璟撿了個大便宜,便打算先把勝利果實吞下去再說。
而且從另一方面講,新得的河北四鎮,也難以供養十幾萬軍隊。李璟這個時候把五萬騎兵南下,也可以就近由山東行省供應軍需。再有一個。把騎兵放在齊州。其實也就是高屋建翎的守好了德棣二州。
當然這也不是全部。李璟這時南下,目的有三。一是以此向河北四鎮表明接下來不想再開戰的意思。二來,步兵守三關與河間,穩固滄瀛莫,騎兵退歷城,是為守德棣。第三個原因,則是李璟想要趁眼下天平軍與泰寧軍兩軍大敗,鎮內空虛之時。準備把山東丘陵地帶這片拱衛山東形勝的有利地理形勢趁機拿下。以此,徹底穩固山東行省。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
李璟的每次戰爭都務求目的明確,配合於大戰略佈局,絕不亂打。眼下既然沒有實力吞掉河北四鎮,或者說,如果付出些代價,也能奪下幽州鎮,或者義武鎮,但是對於李璟來說,這個代價不值得。如果花太大代價奪下幽州或者義武。李璟不一定能守的住,就算能守的住。也許就會因此帶來一系列的惡性迴圈,這不合李璟的戰略規劃。
相對於河北四鎮實力猶在,是一個帶刺的果子,現在的天平鎮和泰寧鎮,卻是一顆已經熟透卻又隻手可得的果子。
河北四鎮此時差不多被東北軍南北截斷,北面義武軍和幽州軍抱團。南面的成德軍和魏博軍又抱團,四鎮因為丟失莫瀛,而使得中間的通道失守,雖然透過定、鎮,也能連通,但這卻遠不如莫瀛通道了。
好在李璟率騎兵主力南渡黃河,雖然有同樣數量的步軍進入河北,但起碼,讓四鎮鬆了一口氣的是,李璟並不打算趁勝追擊,繼續進攻四鎮了。連吃了兩次大敗仗,四鎮還真不敢跟李璟繼續拼下去。
不過李璟的騎兵主力雖然南下了,可四鎮卻也不敢這個時候去找場子。全因眼下河流解凍之後,李璟不但在河北駐有九萬兵馬,而且李璟的水師也從海上進入河北的運河與漳河、滹沱河幾條大河之中巡弋。加上東北軍緊守三關與河間,重兵雲集,四鎮並不敢冒然再出兵攻城。
一時間,河北戰場倒真如李璟等人預料的一樣,李璟一南下,大行臺的河北行省與叛軍河北四鎮,一時間風平浪靜,雞犬相聞,可卻井水不犯河水。
不過這種平靜之下,卻是雙方的各自在招兵買馬,整軍備伍。誰都清楚,平靜只是暫時的,等雙方準備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