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昌化頭領中,只有坐在最尾一人面色平靜。他端著碗,細細咀嚼,吃得很認真,極專注。他是個不到二十歲的年輕人,瘦條個兒,高顴骨,尖下巴,長得很醜,卻是讓趙瑜都驚歎指揮能力的港口排程。
黃洋?不像羊,倒像只猴子。趙瑜把視線轉到他身上,暗自忖道,沒想到除了丁濤那小子,義學三期還有這等人物。
注1:據武經總要,陪祭軒轅黃帝地應該是風、雨、馬三神。不過此次出征行地是海路,所以把馬師改為海神媽祖。
ps:向各位書友說聲抱歉,今天白天陪女友逛了一天街,到晚上才這章趕了出來。走了一天的路,我這個大男人都快累倒了,但俺女友穿了高跟鞋,走了十幾公里逛了幾十家店都不帶喘氣……女人地體力真的很恐怖。
第十四章 意外(上)
政和六年十二月初一,庚申。西元1117年1月5日
升龍府。
唐時的安南都護府駐地、現今的交趾王都。這座矗立於富良江畔的南天都會,自唐武德四年西元621年立城以來,歷經多方之手,名號改換不定。從始建時的紫城,到唐末的羅城,又在五代南漢守將吳昌岌自立後改名為大羅。
直至李朝太祖李公蘊代越黎朝立國,以大羅宅天地區域之中,得龍盤虎踞之勢,遂將交趾王都由華閭遷至此處。遷都之始,李公蘊率眾宿於城下江邊,有黃龍現於御舟注1,以其祥瑞,故改大羅為升龍府,迄今已有一百零七年。
自李朝在此建都,百年以來,歷經太祖公蘊、太宗佛瑪、聖宗日尊三朝,國勢蒸蒸日上,南攻佔城、西壓真臘,北拒大宋,乃是南天第一強國。尤其是在日後廟號仁宗注2的李乾德即位,擊退了北朝名將郭逵、趙所率領的三十萬大軍之後,終於與宋國定下和約。升龍府自此不被戰火,已達四十年之久。
不過這半個月來,升龍府四周又重新響起了軍號戰鼓之聲。一支支軍隊從外州受命趕來,一座座軍營在城外拔地而起。千里江山厲兵秣馬,數萬大軍枕戈待旦。
“大戰將起啊!”看著兩隊額頭上刺著天子兵三個字的玉階軍步履匆匆的在前面交匯而過,內常侍注3牟俞都坐在涼轎之上,忍不住搖頭嘆道。
他剛剛探視過城外的諸軍軍營。除了沿邊各州寨,交趾轄下諸州府寨洞的兵馬都已陸續趕到。五萬大軍、八百戰象,已是交趾在保證北方防線的安全下,所能調集的最大兵力。而牟俞都的任務,就是代表李乾德對這些兵馬進行點驗和犒賞。
載著牟常侍地涼轎在宮城前停了下來。牟俞都下了轎,直趨側門。向監門官出示了自己的金魚符交趾官吏本無魚符,但自從向大宋進貢白象之後,看到大宋官吏都配有魚符為信。便有樣學樣,也頒下了魚符魚袋,不過為了維護自尊心,交趾官員所佩戴的魚符都比大宋地要大上數倍,配在腰間如同挎了個包裹牟俞都乃朝中重臣,監門官當然熟識,隨便把魚符看了兩眼。便躬身放其入宮。
入宮之後,牟俞都在一個早已在宮門內守候半日的宦官引領下,繞過紫宸殿,前往交趾君臣日常議事的守光殿。在殿外通傳了姓名。等殿中傳來回應,他低頭趨步入殿,依禮讚拜:“臣,牟俞都頓首再拜。今奉旨犒賞諸軍已畢,特來繳旨!”
行禮畢,他直起腰,卻依然俯首低頭。眼皮下垂,只用眼角餘光一掃殿中左右。守光殿中,以輔國太傅李崇福、內武衛黎伯玉為首等交趾國文武重臣。都在一旁侍立。
“牟卿免禮平身。”
牟俞都再拜謝過。方起身抬頭。正前方。一個鬚眉花白地老傢伙上著黃衫、下穿紫裙。盤膝高坐在一張軟塌上。此人看起來老態畢露。說話也有氣無力。但雙眼中偶爾透出地精芒卻犀利如刀。正是享國四十載地交趾國主自號明王地李乾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