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服,正安安穩穩的坐在書房之中。陽光透過晶瑩剔透的玻璃窗,正正照在書桌之上。一個十三四歲的小書童侍立在桌邊,桌上擺著一部《論語》,一杯清茶水汽嫋嫋,而陳正匯則在慢慢翻著另外一冊書。
盧安進了門後,大氣也不敢喘,只和小書童靜靜的等在一旁,書房中的氣氛讓他不敢出言打擾。而陳正匯似乎也沒有注意到盧安進來,一頁頁的翻著手上的書冊。不知過了多久,他突然把書放下,抬頭看了看盧安兩眼,便舉手示意書童將莫名其妙的盧管家領出了去。自始至終,東海國相一句話也沒有說。
暈暈乎乎的回到家中,盧安又被叫進另一間書房。盧明德身邊此時正坐了一人。盧安認識他,那是剛剛進入戶部任職不到兩年的侍郎蔡。對著盧、蔡二人,盧安一五一十的把陳正匯當時的舉動述說了一通。
聽完盧安的敘述,盧明德當即問道:“陳相公當時看得何書?”
盧安立刻回道:傳》!”
“何卷何篇?”盧明德追問著。
盧忠皺著眉,苦思冥想,最終還是回憶起封面上的文字:“……應是《襄公》一篇。”
一旁靜聽的蔡突然渾身一顫,猛地扭頭,與同樣驚起的盧明德的目光撞在一起。
“‘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盧明德聲音低沉。
蔡則同時道:“‘文王帥殷之叛國以事紂,唯知時也。’”
一絲笑意從盧明德和蔡的嘴角綻開,兩人同時苦笑起來:
“看來還要再等一陣子啊!”
“是啊……還是要再等下去!”
盧安一頭霧水,他不知道兩人其實說得都是一件事。
盧明德的一句出自《論語泰伯》,而蔡的話則載於《左傳襄公》,都是講的殷周交替之時,周國已有了壓倒殷商實力,但文王姬昌仍對紂王保持著臣子的禮節。孔子在論語中倍稱其德,而在左傳中,則言周文王之所以會統領背叛殷商的藩國繼續服侍紂王,是因為明白時機未到的道理。
陳正匯在盧明德假借送禮而派來打探訊息的僕人面前,在桌上擺了本《論語》,又翻看載有文王事殷故事的《左傳襄公》一篇,其中用意自是不言自喻,至少盧明德和蔡已經明白了陳相國的苦心。
對於群臣的勸進,趙瑜保持沉默是逼不得已,同意固然不行,而駁回也會讓百官更加興奮,所以只能把奏章留中不。而陳正匯明白趙瑜心意,所以才會同樣不一言。
既然趙瑜看起來還沒有當皇帝的意思,而百官之的陳正匯也認為要再等待時機二人自然要與趙瑜和陳正匯保持同樣的立場。隨著兩人把陳正匯的心意傳揚出去,東海文官系統內的風波也便因此漸漸平靜了下來。
至於軍方,趙文則做得更為直接。當陳正匯那裡把文官安定下來之後,他便召集了臺灣島上的一眾將領,直言了當命他們別再添亂。接下來又給外島的總督們去密信,讓他們先各自上一封勸進表表示一下心意,以防日後論功行賞時沒份,不過他在信中說得最多的,還是要求總督們安心於本職工作,靜待時機。
有了文武兩方席重臣出手彈壓,席捲國中的紛亂狂潮終於開始穩定下來,但最終把這次勸進大潮壓下去的,還是趙瑜本人。自太廟獻祭沉默了半月之後,趙瑜終於下旨,並非關於稱帝之事,而是命禮部準備禮品,學士院草擬賀書,要上表道君皇帝,恭喜其收復燕雲故土,而落款……依然是‘侄臣瑜’。
一道賀表,表明了趙瑜的態度,不過躁動起的人心卻再難恢復原狀,已經傳揚出去的訊息不會突然消失王有資格稱帝,有實力稱帝,只是要再等等時機罷了’——做從龍之臣的想法就此在東海群臣的心中生根芽,茁壯成長,靜待著下一個機會。
這也便是趙瑜最初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