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這殿中的文武官員足有數十人,但現在,卻連區區十幾名宰輔都沒到齊。
金人尚未圍城的時候,上皇先帶了大批的臣僚離開。有他做榜樣,很快工部尚書張勸便棄職南逃,衛仲達、何大圭等五十六人也跟著棄職南逃。童貫帶著三千勝捷軍跑了,殿帥高也帶著三千禁軍跑了,還有蔡京,他帶了一大家子上千人一起向南去找太上皇去了——趙桓私下裡真是很服這位四次為相的權奸,這麼一大家子,竟能在金人眼皮下順利南下,蔡京活了八十歲,當真不是白活地。
就在趙桓他剛剛登基的時候,太學生陳東領著一幫只知道添亂的書生伏闕上書,勸他誅蔡京、王、梁師成、童貫、李彥、朱六賊以謝天下。趙桓不是不想殺這六賊
皇留給他的臣子們,盡是六賊的門人黨羽。他還沒。逃了大半,若是點了頭了,還能剩下幾人?如今趙桓地朝堂上,少了整整近一半官員,剩下的一半也有大半是沒來得及跑而不得不留下的,再少人,政府就要垮了。
‘朝中無人啊……’趙桓暗歎著。現在他能借重的,只有如李邦彥這等佞幸之徒,李綱、吳敏,只懂用大道理逼著他做事,不懂為君分憂,而他能信重的東宮舊臣,如耿南仲、唐恪等人,由於資歷不夠,在李邦彥和李綱等諸宰臣地聯合打壓下,連說話都輕聲了許多。
太宰李邦彥,善調笑謔罵,能踢蹴鞠,經常以街市語為詞曲,曾言‘賞盡天下花,踢盡天下,做盡天下官’,自號李浪子,人稱‘浪子宰相’,為世人所不值。但這些年來,王趙楷謀奪太子之位,王、童貫、蔡京等人皆站在王一邊,宰臣中惟有李邦彥一人始終不渝的支援趙桓,有護持擁立之功,所以趙桓甫登基,便升李邦彥為太宰,即為首相。
只是這位浪子宰相,現在還在為城外金虜突然提出的新的和談條件,而與李綱辯論著。
……金虜主帥完顏宗望想要東安王趙瑜的親弟趙琦為質!……
李邦彥玉立殿中,這位銀匠的兒子以美風儀著稱,他往殿內一站,那身姿便讓人賞心悅目。大宋首相高聲激辯:“……趙瑜遠在東海,金虜就在城外,一在天邊,一在眼前。還是先把金虜敷衍過去再說。”
趙桓微微頷首,他的李太宰說得很有道理,雖然他是想靠東海解圍,但遠水解不了近渴,金人與他只隔了東京城的內外兩重城牆、三十里地,而趙瑜的兵卻在萬里之外,地確是該先把金人敷衍過去。
李綱立刻出班,與李邦彥針鋒相對:“陛下!這是金人的離間之計。東安王最為護短,為自家商隊,攻交趾、戰金虜,連起刀兵。如今若中金人之計,與他交惡,恐怕入夏後,東京城下的圍城之軍,就要換做東海人了。”
趙桓悚然一驚。也對!得罪了東海,等到入夏後,金人說不定會因暑熱退兵,但東海人可不怕熱,若是趙瑜再乘勢起兵,他的位置可就坐不穩了。
李邦彥胸有成竹:“東安王不是自承為太祖之後嗎?不若頒其玉冊,將其一脈之名列入宗譜,認了他的身份。如此一來,趙琦即為宗室,為國效死,理所應當,東安王當也無話可說。”
趙桓眼睛亮了,如果能用一點虛名安撫下趙瑜,他不會吝嗇認這門親戚。
李綱差點要破口大罵,李邦彥這根本就是要引誘趙瑜造反啊!他幾年前曾被貶福建南劍州,為沙縣監稅。對於東海過在福建的勢力之大,趙瑜的威名之廣,他是清清楚楚。若是趙瑜有了宗室身份,再拿趙琦之事為藉口,起兵入閩,福建各州幾乎能傳檄而定。而趙瑜的老家兩浙,其勢力更是根深蒂固,一旦趙瑜起兵,江南不復國朝所有。
“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