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再持續一段時間,吳應熊的軍中威望就會越來越高,強行吞併遼東鎮的勝算也會越來越大,山海關吳家醞釀多年的心中野望也即將就要實現。
但趙俊臣連招呼也不打一聲,就擅自與建州女真達成了停戰協議,這般做法不僅是直接打斷了吳應熊進一步提升軍中威望的趨勢,也徹底澆滅了山海關吳家的野心。
與此同時,遼東鎮眾將也是極為不滿趙俊臣的擅自行動,雖然趙俊臣的這種做法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幫助遼東鎮抵抗山海關吳家的吞併,但遼東鎮眾將這個時候卻皆是選擇性的忽略了這一點。
遼東鎮眾將大多是自私自利的小人,而小人的最大特點就是既要且要、忘恩記仇。
更何況,自己在戰場上舍生忘死,原本還盼著受到朝廷嘉獎,轉頭卻發現自己的浴血拼命全是給別人做了嫁衣,這種事情任誰也接受不了。
再加上吳應熊的屢屢挑撥,總是講“咱們前線將士”如何如何,所以遼東鎮眾將也就紛紛認為,趙俊臣無論如何也不應該竊取自己的前線戰功,就算是想要協助遼東鎮抵抗山海關吳家,難道就不能換一種皆大歡喜、利益均沾的方式嗎?
遼東鎮眾將並不敢直接向趙俊臣表達不滿情緒,但他們看到吳應熊主動挑頭、故意給趙俊臣難堪之後,卻也是樂見其成、順水推舟。
見到遼東鎮眾將的這般表現,徐郃無奈搖頭,但也不再多說什麼了。
徐郃這個人並不算精明,但性格稍稍厚道一些,所以才會屢屢受人利用,他倒是還記得趙俊臣對於遼東鎮的幫助,但他終究只是一個代任總兵罷了,近段時間以來與吳應熊競奪全軍威望屢屢落於下風,讓他的領導地位愈發不穩,所以也不敢違背眾意。
就這樣,在吳應熊的離間與拉攏之下,眾位將領現在可謂是群威群膽、同仇敵愾。
而吳應熊看到徐郃不再提出異議之後,卻還是猶不滿足,再次揚聲傳令道:“傳本督軍令,從救兵鎮內挑選一些苦大仇深、哭嚎聲最大的倖存百姓,待趙閣臣現身之後,咱們就把這些百姓送到趙閣臣面前,本督倒是要看一看,咱們這位趙閣臣一向是自詡秉公謀國,總是宣揚自己體恤百姓,到時候會是怎樣的反應!”
聽到這個軍令之後,在場眾將皆是面現笑意,似乎已經看到了趙俊臣在一眾哭嚎訴苦的百姓面前手足無措、面色鐵青的難堪模樣。
而吳應熊見到眾位將領的這般反應之後,目光深處則是閃過了一絲無奈。
吳應熊很清楚,遼東局勢發展到這一步,絕大多數事情皆已是蓋棺定論了,山海關吳家想要吞併遼東鎮的機會已經極為渺茫,與建州女真的戰爭也難以持續下去,只剩下一些細節問題需要商議解決,也就是各方勢力的戰後利益分配之事。
想要挑撥前線將士暫時仇視趙俊臣並不難,畢竟前線將士皆是重視自己拼命換來的戰功,無論如何也無法接受趙俊臣的竊功行徑,但想要扭轉趙俊臣所塑造的既定局勢卻是絕無可能,想要在戰後利益分配之際多分一杯羹,也不是一件易事。
吳應熊是一個很實際的人,當他發現自己無法順利吞併遼東鎮之後,就當即是退而求其次,現在只想要為山海關吳家爭取更多利益。
譬如是讓趙俊臣在戰後的請功奏疏之中,重點多提幾句山海關吳家的功勞,讓山海關吳家收穫更多的朝廷賞賜;
又譬如是與趙俊臣達成默契,等到遼餉改革之事落實之後,讓山海關吳家可以穩定獲取更多數量的糧餉配額;
再譬如是趙俊臣聯合建州女真出兵遠渡日本取糧的計劃,山海關吳家也希望發揮更大作用、分取更多好處;
總而言之,在吳應熊的眼裡,山海關吳家還有許多利益可以爭取。
已經付出了這般多的心血與代價,吳應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