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足以在區域內抗衡美國,那誰還敢來找事?勢大而已。
此位面南海輕易奪回也有幾個不同於另一時間線內的條件,一是國際環境,中美是實質上的盟友關係,即便是中國的動作有點大,但美國也保持理解範圍內;另一個則是戰略機遇期,冷戰後期大約是能夠給其他國家留下的最後一個大口吃肉的時段了。
南海下面的油氣資源快抵得過小半個中東了,雖然大部分處於深海,開採難度比較大,技術門檻也高,但對於基地技術儲備庫來說不成問題。中海油接標之後開始按照資料庫裡的資料打井探勘,西沙、東沙、南沙都是富油儲帶,雖然是初步開採,但中海油的經理下了軍令狀,一年之內達到日產百萬桶。
若是加上國內經過兩輪技術改造的大慶、勝利、遼河、克拉瑪依等傳統油田的產量,以現在中國的經濟總量,原油的供應甚至是過剩的。
齊一鳴上書建議,就算是原油過剩,短期內也不要進行出口,國家現在出口主力軍都是工業製成品,沒必要再以賣資源為主。今年度國家經濟政策已經暫停鼓勵原料性產品出口,全面以附加值高的產品進軍世界市場。
其實中國本來也不能算是一個資源大國,雖然儲量相對很大,但人均持有不足,加上開採資源必然導致環境破壞,所以一定要慎之又慎。後世佔到世界出口總量96%的稀土礦,現在從源頭上齊一鳴就要卡住,美國和俄羅斯的稀土儲量都比中國更大,但美國很早就把87家大型稀土礦關閉,反而一個勁兒地跟歐盟罵中國不出口。這個時代,該主要用於3c電子產業的工業維生素需求量還沒有後世那麼恐怖,甚至因為此時電子工業龍頭老大也不是美國,是後起之秀的中國,所以本國的消耗反而因為開採不足需要少量進口。國家標列多種戰略性資源中,稀土榮列其中,這也就形成了稀土出口很可能未來都不會出現的局面。
自然中國也不會一點資源礦產都不出口,如銻礦中國佔世界40%,鎢礦是世界其他國家儲量總和的四倍,肯定要出口一些。另外就是世界儲量第一的煤礦,國內火電被齊一鳴打壓之後,除了高畫質潔的盟軍火電廠還在燒煤,其他火電廠都被關閉。煤礦現在也主要用於煤化工和冶金,不再用於發電。
不過其他國家還有不少是燒煤的,比如中國的兩個鄰居日本和韓國,是世界重要的煤炭進口國。特別是日本在八十年代還搞了煤炭進口免稅的政策,中國在與其進行談判後,確立了大宗的煤炭出口貿易。
挖煤自然很容易破壞環境,但不挖也可惜,只能設立高標準環保政策,加強監管和保護。如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同樣是煤炭出口國,但也沒見他們的礦區滿目瘡痍,無非就是一些中國煤老闆粗暴採礦,毫無環保意識導致的。在煤炭內需銳減的當下,國家還真不能那麼盲目開放私人資本進入煤礦採掘業,這不是與民爭利的問題,國有礦業公司實力大而且能夠管控,但是一堆煤老闆散佈於各省,怎麼也抓不過來的。
以往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如煤炭、石油等資源,大型國有公司會將一些集中開採不便或者成本太高的小礦區、小油井分包給私人老闆,私人老闆租賃國有公司的裝置後然後進行採掘,對於大國企不划算的專案,他們吃個一兩年立即暴發起來,不知有多少人的原始資本積累是透過這樣的方式的。
在全民拼經濟,全國拼gdp的年代,這樣自然是一種資源最佳化分配的方式,國家獲得了資源,私人獲得了鈔票,工人獲得了工作,皆大歡喜。可是真的是皆大歡喜嗎,因為監管不到位,保護意識不足,這些私人老闆採掘的礦區往往對地質、水資源和植被造成了巨大的破壞,這些都是很難恢復的隱性成本,而且一代傳一代,直接破壞我們子孫後代的生存環境。
齊一鳴自然理解,在國家需要快速發展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