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進行辯護,一方面對必須採取這樣的毀滅行動表示遺憾。巴夏禮的傳記作者斯坦利·萊恩…波爾這樣概括贊同燒燬圓明園一派人的立場:“從藝術的角度看,這是毀滅文化的勾當;從成熟的政治角度看,這是一個政治家的大手筆。”在他本人看來,這是罪有應得的懲罰。
英國領事理所當然地支援英國人以及額爾金的立場。但他一開始就像姆吉牧師一樣,惡毒地大罵法國人。實際上,他想告訴世人,法國人已經洗劫了圓明園並且搗毀了其中的一部分,園中大部分值錢的東西已經不見了。他還說法國人已經在皇上的寢宮放了火。他辯解說,此次行動中,英國人毀滅文化的行徑遠遠達不到人們所想象的程度……
巴夏禮還提出,從圓明園流出並且後來在英國現身的大量皇家珍寶,其實大部分都是從法國軍人手裡買來的!他肯定地說,我們的人沒有得到搶東西的許可——這與事實大相徑庭——,而且,少數軍官所得到的那一點點財物,都是分得的共同戰利品……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二十章 火燒圓明園(6)
此外,在10月27日寫給妻子的信中,他還描繪了當時的情況。他解釋說,10月13日,北京城的一座城門落入英軍之手,因此,整座城市已在英國軍人的控制之下。按他的說法,這一態勢本來可以結束雙方的對峙局面,但問題是發生了慘無人道的虐待俘虜事件,而這一事件必須受到懲罰以儆效尤。這份不打自招的供詞已明白無誤:放火燒燬圓明園既不是出於政治上的迫不得已,也不是軍事戰略之所需,它只是表現了一種復仇的飢渴,懲罰的慾望。
使用哪種懲罰手段呢?這才是問題所在。巴夏禮羅列了幾種不同的方案。索要鉅額賠款?燒燬北京城?還是搗毀城內的皇宮呢?他寫道:“我認為,額爾金最終決定將圓明園夷為平地,是正確的選擇。皇上和朝廷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呆在圓明園裡,我們可憐的同胞一開始被關押在那裡,又在朝廷的授意下在那裡慘遭酷刑。”
巴夏禮與額爾金的想法不謀而合,他認為,將圓明園化為一片廢墟是個好辦法。如燒燬北京,首當其衝的將是北京居民,而他們沒做任何有害於英國人的事,所以頗不公道。“燒燬圓明園,我們打擊的是清朝廷”,他與額爾金一樣,都堅信這一點。
吳士禮中校也同樣略帶挖苦、別有用心地抨擊法國人。“我們的聯軍搶完了,也燒了多處宮殿,卻反過來抗議我們對他們的所作所為畫上句號。他們認為,將圓明園完全搗毀簡直是哥特人的野蠻行徑。令人詫異的是,當我們的高盧盟友們將那裡的奇珍異寶洗劫一空時,當他們毫不留情地將其或據為己有、或毀之為快時,這種評價居然沒有閃現在他們向來堪稱敏銳的頭腦中。可以說,他們所留下的只是空空如也的房舍,被我們拿來出氣,為可憐的同胞們正是在這裡所受的虐待報仇雪恨。”
他也同樣認為,燒燬圓明園是個“好辦法”。這個行動迫使中國政府做出讓步就是一個證明。他寫道:
“摧毀了圓明園,似乎使###甚為驚恐……它表明額爾金的最後一封信絕非空言恫嚇,而是對首都本身的命運發出警告,除非我們提出的各項條件被接受。內城的皇宮尚完好無損,但是,如果他們想要保全這處碩果僅存的宮殿,中國人不應該再浪費時間。”
吳士禮肯定地說,他“堅信燒燬圓明園,大大加快了達成最終協議的步伐,並鞏固了英國特使的地位。”
在吳士禮看來,額爾金爵士對人的一般本性的認識、尤其是他對中國人性格的瞭解,為他指明瞭其職權範圍內唯一有效的復仇方式。中國官員的弱點就在於他們自高自大,皇上更是自詡為普天之下,唯我獨尊。要滅掉皇家的威風和尊嚴,可以用多種辦法,但摧毀圓明園是最殘酷的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