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秀髮動了本能寺之變,將織田信長和他的長子逼死,而急於回到織田家根本重地、謀求繼承織田信長政治和軍事遺產的豐臣秀吉就快速地與毛利家達成了和解,然後急速實現了“中國大返還”,率大軍急行軍趕到了京都並且討伐明智光秀,從而為自己奪到了繼承織田信長一切資本的機會,接著在賤嶽合戰當中擊敗了自己的最大對手柴田勝家,正式成為了織田信長之後的又一位天下人。
豐臣秀吉急速崛起並且控制了日本大部分地區之後,當時的家主毛利輝元審時度勢,決定暫且臣服於豐臣政權,而這時候豐臣秀吉也急於安撫各地的實權大名,雙方一拍即合。
在那時候,豐臣秀吉透過檢地和安堵,給毛利家確定的領地為一百二十萬石(因為豐臣政權初立,而且有意想要綏靖各地大名,所以檢地做得十分粗疏,毛利家的領地實際上超過了二百萬石),因為擁有如此巨大的領地,毛利輝元也就和被安排到了關東、領地接近二百五十萬石的德川家康一起成為豐臣家五大老之一。
然而,好景不長,過了十幾年,豐臣秀吉就在兩次侵朝失敗的陰影當中病逝,繼承人是隻有六歲的無法理政的幼子豐臣秀賴。而執政權力就下落到了以五大老和五奉行手中,為了爭權奪利、繼承豐臣秀吉的政治遺產,這些實權大佬們開始了十分激烈的明爭暗鬥。
其中,因為實力最強,德川家康自然就成為了眾矢之的,以石田三成為首的一大批豐臣政權下的大名開始集結起來反對德川家康,而心懷野心的毛利家也選擇了站到他們一邊共同反對德川家,希望藉此進一步擴張自己的勢力。
在另一位大老、年紀最大的前田利家因病去世之後,兩方居間再也沒有了可以協調的人,家康自己也覺得結束蟄伏、奪取日本時機已經來臨了,於是也不再顧忌,開始步步緊逼,而石田三成一派也不肯退讓,最後兩方只能選擇以戰爭來決定高下。
關原之戰當中德川家得到了完全的勝利,西軍一敗塗地,而德川家自然也開始了對這些反對自己的大名們的清算,大老們當中石田三成作為首惡被處死,宇喜多秀家被迫逃亡、領地被沒收殆盡,而上杉景勝和毛利輝元兩家則不得不對德川家俯首稱臣,同時遭遇到了減封的處分,上杉家的領地從一百二十萬石減少到了三十萬石左右,而毛利家的領地則減少到了三十六萬石,領地可謂大幅縮水。
雖然三十六萬石的領地在德川幕府確定的外樣大名當中也算是頭等,但是和家族興盛的時候無法同日而語,再也不復當年的輝煌了。由此,毛利家也自然會對德川家心懷怨憤。
這種怨憤,以周璞的立場來看原本應該去想辦法利用一下,不過來到了九州之後,經過審慎的考慮,他卻暫時擱置了這個想法——因為他已經找上了島津家。
在戰國時代,毛利家盤踞山陽道,島津家盤踞九州島,兩邊為了擴張自然也多次打仗,多年來早已經積累下了很深的仇恨,為了安全著想,在已經得到了島津家的支援以後,周璞暫時不願意聯絡毛利家——一來是怕島津家為此不滿,中斷和自己的合作,二來也是怕毛利家因為島津而不願意合作反而對幕府告密。
大軍向日本開戰,第一要務是要給自己找到一個立足之地,然後才能進行下一步的攻略,所以九州島是最開始的目標,島津家身處九州,自然就能夠為此提供更多的幫助。只要能夠打下九州,接下來的事情就都好辦了,到時候大兵壓境想要招攬毛利家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不用急在一時。
再說了,他現在還有兩個“護衛”在身邊,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