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可以在全球各地都買下豪宅,讓她每到一地,都像在家裡一樣。
她想安靜的在一個地方待著,隋波也可以為她開一家花店。
幫她完成那個年少時,曾戲語過的夢想:
“我最大的夢想,就是在喧鬧的、忙碌的、有川流不息的人群的、人行道中間,有一個玻璃房子。
我在裡面安靜的,整理花,然後賣花。
用彩色的英文報紙來包,有各類的花花草草,只是沒有玫瑰花。
有太陽照進來,溫暖不熱,隔離其中,完全不曉得外面的世界如何塵囂。”
就像馬斯洛需求理論所說的,
當人實現了基本的生活需求後,精神需求和靈魂需求,就自然而然的變成了第一位。
這個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感情也不是。
一份能夠長久保持新鮮的愛情,是需要足夠的事物,去不斷填充和支撐的。
這其中遠不是溫柔、專一、陪伴,那麼簡單。
網路上不是流行一句話嗎?
“世界上最廉價的東西,就是男人一事無成時的溫柔”,很殘酷,也很扎心,但很真實!
是的,愛情其實是有條件的。
如果一個女人說,愛一個男人是因為他很有錢,雖然聽起來很刺耳,但也不能說錯。
比如他安排了一個浪漫的約會,背後是因為他很有經濟實力。
但是這個浪漫約會帶來的打動,也是很真實的……
有些女人喜歡男人,可能是因為他有才華,或者很帥。
但才華和相貌,其實和財富是同樣的,都是造成你心動的條件!
每個人都說,最重要的是人好。
可到底什麼是人好?
一事無成時的溫柔?
而所謂的才華、見識、氣度或者某種更好的性格,背後還是各種條件和資源……
所以,這次回來,隋波準備好好和林馨談談。
如果不喜歡他安排的慈善基金會的事……,可以!
無論她想做什麼,他也都支援。
………………
低調回到金城,和父母相聚之後。
第二天,隋波來到了林馨的家中。
林媽媽滿面笑容的忙著給他倒茶、洗水果。
讓林馨一臉的無奈。
平時在家,她可是真正的手都不抬一下,什麼活兒都不幹,“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現在隋波一來,立刻變身親切、熱情的“阿姨”了。
忙完之後,林媽媽笑眯眯的對隋波道:
“小波,你和馨馨說話吧,阿姨約了朋友打牌,就不陪你們了……”
臨出門還回頭道:“我不回來吃飯了啊,你們自己吃,讓馨馨給你做好吃的!”
氣的林馨嗔道:“媽!!”
隋波一看家裡就剩兩人了,直接就起身,伸手拉起林馨:“咱們去你小屋聊吧。”
幾年過去,林馨的小屋幾乎沒有什麼變化……
屋裡只有一個椅子。
隋波毫不客氣的脫鞋上床,斜倚在床頭。
他隨手拿起枕邊的書,翻了一下,是米奇.阿爾博姆的《相約星期二》。
這是一本最近在美國很火的自傳體紀實小說,也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主要講述了作者的恩師莫里·施瓦茨教授,在辭世前的14個星期裡,每個星期二給米奇所講授的最後一門人生哲理課。
年逾七旬的社會心理學教授莫里,在1994年罹患肌萎縮性側索硬化(ALS),已時日無多。
作為莫里早年的得意門生,米奇每週二都上門與教授相伴,聆聽老人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