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後,葉父趕著驢車去今天殺豬的人家那將訂好的下水和豬頭拿了回家。
葉老爺子讓葉父在家做滷味,起身趕著驢車去了小後山。
葉父來到竹林時,唐家兄弟已經挖了八十多斤的冬筍。
不是葉家兄弟偷懶,而是冬筍比春、夏時的筍要小許多,而且藏在土下極為難找,兄弟倆能挖到八十多斤的冬筍已經很厲害。
冬筍是立冬前後由毛竹的竹鞭側芽發育而成的筍芽,因尚未出土,筍質幼嫩鮮甜。
因為冬筍是埋在土裡的,極為難找,因此價格比春筍要貴上許多。
唐二林每年都跟著自家老孃在後山挖冬筍,還算有點心得。
第一點:一般地表泥塊鬆動或有裂縫,腳踏感到鬆軟的地下,一般會有冬筍。
第二點:立冬後,在竹葉發黑又帶黃葉的竹子周圍找竹鞭,挖到帶有尖筍芽時,如碰到嫩鞭往後追,老鞭向前挖一定有冬筍。
葉老爺子照著唐二林說的在竹林裡仔細查詢,果然挖到了幾根肥嫩的竹筍。
葉老爺子見天色還早,也不著急回去,三人又在竹林裡挖了大半一個時辰的冬筍。
三人又挖了十來斤的冬筍肉,葉老爺子見天暗下來了,才依依不捨的帶著唐家兄弟和冬筍回去。
回到葉家唐家兄弟幫忙將冬筍搬下來。
葉老爺子原本打算給幾個冬筍讓兄弟倆帶回去嚐嚐鮮,但仔細一想,一斤冬筍都能買一斤肉了,還不如直接給滷肉他們呢,村裡的人大多都是喜歡吃肉的。
葉老爺子拿了兩顆冬筍過去廚房,剩下的冬筍打算用沙子埋起來。
葉老爺子了一個大缸出來,在底部鋪上一層厚的溼河沙,將完好沒有損壞的冬筍尖頭朝上排列在大缸中,再用河沙填滿空隙,然後鋪蓋一層厚的溼河沙,直到將冬筍的頂尖完全覆蓋。
然後將大缸挪到陰涼通風的地方。這樣冬筍可以儲存30天到50天。
除了埋在土裡,還可以用灶火將冬筍煨熟進行儲存,把挖回來的冬筍連殼埋放到火堆煨熟,用手捏筍發軟沒有硬感就是煨熟了。
煨熟後取出,放到陰涼潮溼的地方放好,煨熟的冬筍可以儲存30多天不變壞。
冬筍既可以生炒,又可以燉湯,味道鮮美爽脆。做燉湯來不及了,葉母打算做一個冬筍炒肉。
剝冬筍其實也是有技巧的,葉母先用刀把冬筍的尾部切掉,然後將冬筍頭朝上放置,用刀從筍頭往下切,這樣很容易就剝下筍衣了。
對於比較大的冬筍,則需要先把冬筍擺放在地面上,用刀在筍殼上劃一下,接著就在那條線處下手掰開,這樣就可以輕輕鬆鬆的去殼了。
小筍的話就在筍尖處扭幾下,把上面的筍扭松,然後把筍尖分成兩半,用手指或者筷子卷其中的一半,一直向外側翻卷直到筍殼掉落,另一半也是一樣。
葉母將冬筍切成厚片,然後再焯一會水,這樣可以去掉苦澀味,味道也更好。
葉母將一小塊肥瘦相間的肉切成薄片,鍋裡放少許的油將肉片裡面的油煸炒出來,再加入焯過水的冬筍,大火炒出香味。
燜煮一會後,再加入粗鹽調味,香噴噴的冬筍炒肉就做好了。
可惜時間不夠,要是用這冬筍燉雞湯,就完美了。冬筍味道本來是甘甜清脆的,土雞湯的味道是鮮美的,兩者結合在一起清甜甘美
去年葉母做過一次,直到現在葉家的幾個大小饞貓都還念念不忘。
鎮上一連三天的廟會,葉家的小攤子可賺了不少銀子。第三天從廟會回來,葉老太太數銀子才發現,就三天時間居然賺了三兩的銀子。
其實大頭還是葉老太太做的柿餅,9文錢一斤,而且還不要成本,就是純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