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十三位大學士依據前朝記載多方考證,認定這就是始皇帝所制傳國璽。但是朝野也有一些有識之士懷疑它的真偽。靖康元年,金兵破汴梁,徽欽二帝被掠走,“傳國璽”被金兵掠走,隨後便銷聲匿跡了。
明朝弘治十三年,戶縣毛志學在泥河裡得玉璽,由陝西巡撫熊羽中呈獻孝宗皇帝。但當時明孝宗就認定這玉璽是假的。
清乾隆三年,高斌督河時獻上了屬員疏浚寶應河是所得玉璽。乾隆皇帝看著其古澤可愛,與《輟耕錄》載蔡仲平本頗合。但他又認定這是好事者仿刻的,便收藏在大內,當作玩物。而且還留下了“夫秦璽煨燼,古人論之詳矣。即使尚存,政、斯之物,何得與本朝傳寶同貯?於義未當。”這樣的評語。
可以說從後唐廢帝李從珂到宋代徽欽二帝以後,所有出現的傳國璽真假都存在著疑問。甚至後來連真正的傳國璽是否和氏璧所刻,都成了疑問了。真正的傳國璽如今在哪裡?至今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雷濤看著這真假難辨的傳國玉璽,說實話的確是吃不準。他隨即問道:“戴先生,這傳國玉璽歷代都有假冒偽作,你又拿什麼證明它是真的呢?”
戴博文遲疑了好一會兒才說道:“這是戴氏家族自崖山之後一直守護的秘密……”
接著他就講述起戴家珍藏的這枚傳國玉璽的來歷來了。
崖山,在華夏人心中可以說是古代一次最慘烈的海戰。南宋祥興二年,宋朝軍隊與蒙古軍隊在崖山進行了一次的大規模海戰。也是古代中國少見的大海戰。
這場戰役直接關係到南宋的存亡,也是宋元之間的決戰。戰爭的最後結果是元軍以少勝多,宋軍全軍覆滅。南宋滅國時,陸秀夫揹著少帝趙昺,投海自盡,許多忠臣追隨其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場面蔚為悲壯。此次戰役之後,趙宋皇朝的隕落,漢民族第一次完全為北方遊牧民族所征服。蒙元統一了華夏。
但有一個不為人知的事件在當時慘烈的戰役中曾經發生過,而且至今也沒有記載到正史中去,甚至連野史都沒人知道。
當時戴家的祖先就在崖山,當時作為張世傑部將的戴琮。在正史的記載中,陸秀夫揹著少帝趙昺投海自盡後,張世傑希望奉楊太后的名義再找宋朝趙氏後人為主,再圖後舉。但楊太后在聽聞宋帝昺的死訊在後亦赴海自殺,張世傑將其葬在海邊。不久張世傑在大風雨中不幸溺卒於平章山下。
但人們不知道當時張世傑在皇帝死後,依然想著找尋趙氏後人奉為主,再圖後舉的心理倚仗就是傳國玉璽!
北宋徽欽二帝被金兵擄走,傳說中傳國玉璽也被掠走了。可在正史中卻從來沒有記載過金國皇帝得到過這枚玉璽。從那時起就出現了一個疑點。
玉璽去哪兒了?
事實上玉璽一直在宋室手中,高宗將其帶到了江南。不過由於這枚玉璽雖然經十三位大學士鑑定是真的。但說它是假的這樣的傳言一直都沒斷過。而且高宗認為這枚玉璽不祥,雖然不捨得將其譭棄但也從來都是藏於深宮秘不示人。一直到崖山之戰,南宋滅亡之時,這枚玉璽的存在都沒有被人知道過。
張世傑就是憑著這枚玉璽,認為當年高宗南渡都能延續國祚,有著這枚受命於天的傳國璽,宋室定能延續下去的。可惜,那只是他的一點自我心理安慰罷了。
“……後來我戴氏先祖就隱姓埋名在嶺南定居了下來,我戴氏家族後來屢次遭難,但最終依然逢凶化吉也是靠著這枚傳國璽的保佑。這東西是我戴氏家族繼承人才能擁有的。前年我爺爺才傳給我的。”戴博文講述了他家族的一段歷史,同時也讓這枚傳國璽從宋代又接續了其傳奇經歷的脈絡。
如果照他所說,那這枚傳國玉璽的確是真品無疑,至少也是從宋代傳下來的寶貝。這東西的傳承是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