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再作亂,也沒有能力再作亂,臣覺得,只要將他們安置在河北一帶,原來他們居住的地方,重新劃分部落,分設酋長,讓那些聽從我大唐命令的頭人統領其部落,讓他們聽令於我大唐,久之則可以永吧?禍患矣!”
“陛下,臣附議!”顏師古退下後,禮部侍郎李百藥馬上出列奏道:“東突厥汗國雖然可以稱其為一個國家,但它卻是由許多部落組成,各部族首領所掌,臣覺得現在應當乘其各部落離散,重新分封部落,由我大唐委其首領,使其不互為臣屬,即使是突厥王族阿史那氏,也只可領其本部族。一個國家分為幾部分則力量削弱,實力大降,而我大唐國勢強盛,此戰後兵威震天下,對重新劃分的突厥各部落容易控制,可以扶弱削強,維持各部落勢力均衡,各部落勢均力敵則難以相互吞併,各自力圖保全,必不能與大唐相抗衡,他們為了自身利益,還們拼命向我大唐示好。因此臣覺得,應當在定襄設定都護府,總領重新劃分的突厥各部,這是安邊之長策也!”
王易帶點感嘆,這些大臣們所說的,與歷史記載的並不盡相同,也是非常有道理,但都有點不足,他也完全想起了他在研究此段歷史時候所得出的總結,準備再聽幾人所奏後,站出來發言。
這時回京敘職的夏州都督竇靜也站出來言奏:“陛下,胡人的本性,有如禽獸,不能用刑法威服,不可以用仁義將其教化,況且他們雖然俘,但必定留戀故土,想回故地居住的,逃亂將不可避免發生。將他們安置在中原一帶,只百害而吧?一益,萬一生變,那對我大唐將是極大的傷害。臣覺得,不如借其敗亡之際,施以格外的恩寵,封其王侯稱號,妻以宗室女之女,分割其地,析其部落,使其權勢分化削弱,易於鉗制,則可讓他們永為我大唐的藩臣,保我大唐邊關永久的安寧!”
竇靜回京敘職前所任都督的夏州位於靈州以東,是我大唐防禦突厥人前哨,幾乎每年都遭到突厥人的攻擊,竇靜對突厥人吧?一點好感,以禽獸之性稱之,其所說的觀點也與前幾人不盡相同,也有一些道理。但竇靜所提,以和親之道籠絡突厥各部,卻讓王易聽了很不舒服。
和親,以漢家宗室女人嫁到胡地換取和平,這是王易非常不認同的手段,他強烈反對。
王易有點忍不住了,想站出來奏言,但還有一人比他更快,御史大夫溫彥博在王易之前出列奏道:“陛下,臣覺得,將突厥人遷徙到兗、豫等州之間,則違背其本性,這不是讓他們生存的辦法。突厥人一輩子以草原為家,放牧是他們的生存之道,臣奏請陛下準其如漢建武故事,置降之突厥人於塞外,保全其部落,順其習俗,以實空虛之地,使其為我大唐捍蔽,臣覺得這是最好的策略!”
溫彥博奏完後,魏徵很快就站了出來,大聲地奏道:“陛下,臣反對將突厥降眾安置於內地之議。突厥人世代為寇盜,吧?數次犯我大唐邊境,是我大唐百姓之死敵也,今幸而將其破亡,陛下以其數十萬人降附,不忍將俘虜的這數十萬之眾盡殺,以臣之議應該將這些俘虜放還故土,不可留之我內地。北胡之戎狄人面獸心,他們勢力削弱時候則請降歸服,勢力強大了則再起叛亂,這是其本性。今降者眾近二十萬,幾近我數個上州人口之規模,繁衍生息數年之後,人口必定成倍增加,必為我大唐心腹之患也,到時有事,那可後悔莫及也。晉初諸胡與民雜居中國,郭欽、江統,皆勸武帝驅出塞外以絕亂階,武帝不從,將胡人安置於內地,後二十餘年間,伊水、洛水之間,遂為北方戎狄聚居之地,頻生亂事,此前事之明鑑也,不可不防!”
“陛下,臣反對魏秘書監此議!”魏徵說完後,溫彥博再次站了出來,奏道:“君王對於天地萬物,事吧?鉅細,都要有所包容。現在突厥困窘,在我大軍打擊下,餘部盡降,前來歸附我大唐,為怎麼拋棄而不予接受呢孔子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