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24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3。。。
。。。
第325章 亡國之君&亡國之臣4
“不向百姓加稅,這是對的。【全文字閱讀】民生疾苦,京師都有不少饑民。對於這等事情,寡人還是知道的。”
崇禎皇帝朱由檢絕對不是個不愛民的苛暴君主。說起來,在明朝的皇帝裡,恐怕此人要算是最節儉最自控的一個人。而且作為皇帝,朱由檢對於老百姓的態度還是比較善良的。能說出“寇亦我赤子,宜撫之而不必專戮。”這樣的話來。至少可以說明朱由檢對於老百姓來說,還得算是個比較溫和的統治者。
然而崇禎皇帝最大的問題在於,他能夠正確的認識皇帝和百姓的關係,但是他卻不能夠正確的認識國家利益和既得利益集團利益之間的衝突,不能正確的認識,代表國家利益的皇帝和代表了既得利益集團的文官官僚集團之間的衝突。
他自己讀聖賢書糊住了腦子,就認為天底下所有的讀書人都有那種偉大和高尚的情操。但是現實是,作為既得利益集團,文官官僚集團和國家利益之間的衝突是絕對。文官官僚集團和皇帝的衝突也是絕對的。
其實在後世人來看,同樣作為統治階級,皇帝和文官官僚集團之間的關係真的非常有意思。
文官官僚集團使用的意識形態是儒家思想。他們用儒家思想來束縛皇權的同時,實際上卻是不停的在把皇帝推向自己的對立面的。
具體的說,文官們認為皇帝具有代表了國家利益的崇高地位,同時他們有用各種儒家典籍作為武器,透過當代輿論和歷史輿論的辦法把皇帝推到一個不得不承受的地位上去。可是他們作為利益既得集團,卻是依靠掠奪和侵犯國家利益的方法來保證自己的利益的。這樣一來,他們透過儒家典籍祖宗之法等手段把國家利益捆綁在一起的皇帝,就必然的成為了他們的敵人。
政治鬥爭權力鬥爭,歸根結底還是經濟鬥爭。作為封建王朝,大明朝的主要財政收入無非只有農稅和商稅兩個方面。可是把持土地透過特權身份避免納稅的利益既得集團,正是用國家利益為枷鎖來制約皇帝的文官官僚集團。
所以,從歷史上看,所有能夠有所作為的皇帝,都是在歷史上名聲不佳的強勢帝王。這是因為把握歷史輿論,書寫歷史的是代表利益既得集團的文官官僚集團,而強勢帝王就是透過壓制和打擊作為利益既得集團的文官官僚集團才能夠有所作為的。
朱由檢沒有看到這樣一個真相,所以當魏忠賢提出,透過打擊貪官的手段增加財政收入和透過加徵商稅的手段來擴大稅收的辦法的時候,朱由檢因為常年受到文官官僚集團們什麼子虛烏有完全是欲蓋彌彰的“不可與民爭利”的灌輸和洗腦,對此並不贊同。
魏忠賢早就知道會是這樣的結果。他非常真誠的對朱由檢說道:
“皇爺,這天底下的錢財那都是有定數的。本朝優待讀書人,所以對於有功名的讀書人都免稅免徭役。國朝初年的時候還好些,讀書人少,田地分佈的均勻。可是這兩百五十多年下來,天下的讀書人不知凡幾。現如今這大明朝的官員都是讀書人出身,哪個家裡不是良田無數的。”
“更何況從本朝開海以來,把持東南海貿也是官員士紳。經營江南商業的也是官員士紳。這天底下的田地也在官員士紳手裡,這天底下的買賣也在官員士紳手裡。皇爺不想苛待了百姓,那就只能從那些銀錢田宅無數的官員士紳頭上動手了。”
看到朱由檢緊皺著眉頭一點兒也沒有采納自己意見的意思。魏忠賢終於放了最後一個大招。
“皇爺可能覺得這讀書人都是清廉自守的。可是皇爺,世廟老爺時的首輔大臣徐階,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