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東府也缺少人手了,於是趙昌言重新上臺。
但宋九在太原差一點真要哭了,寫了一篇長奏,平庸的人那怕給他十年時間也不能出政績,然而有才華的人不給他時間能出政績嗎?
看看這兩年,前年東府有呂蒙正,王沔,張齊賢,陳恕,西府有王顯,張遜,寇溫。幾月後呂王陳三人齊被罷相,賈黃中與李沆上來。接著王顯下去,張齊賢下去,呂端劉昌言與柴禹錫上來,然後二李與賈黃中齊下,蘇易簡與趙昌言上來。溫仲舒再罷,向敏中上來。
前兩年還保留一兩個舊人,今天東西兩府所有宰相全面輪換。
人事一換,政令必須更換。
這邊在颳風,那邊朝廷在抽後梯子,如何了得。
趙匡義也覺得玩得太過火了,訕訕寫了封草詔給宋九,由朕居中策應,張齊賢在河北,大事可定也。
……
但張齊賢去了定州,倒是無形中給計劃帶來了新的變化。
入秋以後,宋軍藉助堅固的“l”形防線,多次反入侵騷擾山後遼國數州。特別是莊稼快要成熟之時,所過之處,能燒的盡數燒之。
若僅是燒,那麼宋朝就失去民心了。
然而宋軍還擄掠百姓,也不是真正擄掠,而是將這些百姓帶到後方,讓他們親眼看到遷徙過去的山後百姓如今的生活狀況,是如何的安居樂業。再將他們帶回山後,讓他們主動轉告鄉親,不是俺們要燒你們的莊稼。
你們都是中原人的後代,如今朝廷來解救你們,然而你們生產糧食供遼軍做軍糧,你們子弟替遼軍狙擊宋軍解放燕雲,朝廷能不急嗎?想要脫離這片苦海,來宋朝吧。
因此有人痛恨之,也有人心動之。
最少這讓山後遼境內的閒田面積越來越大,嚴重影響到山後的生產。
耶律斜軫不停地派出軍隊狙擊,然而這次宋軍進攻僅是淺攻,多是騎兵過來,若是大部隊來了,立即撤回宋境,若是沒有遼軍來,繼續騷擾,攻陷催毀遼國在邊境所建築的小堡小砦,以及焚燒莊稼,或者破壞攔截百姓逃向宋境的哨所關卡。
也有人中伏犧牲的,不多,那邊遼國同樣也陸續出現傷亡。
這是真正的以德報德,以牙還牙,將遼國以前的打草谷一起用在遼人身上,區別就是宋軍不殺百姓。
張齊賢去了定州。
他不是那個去代州的張齊賢了,一度擔任過國家真正的首相,這個職位連宋九還沒有擔任過呢。
而且又懂軍事,從東府來,又知道後方朝廷的家底子,再加上陸續的戰鬥,各個能打的將領一一提撥任用,戰場從山前轉向山後,張齊賢完全能替代李繼隆的職位了。
因此李繼隆風塵樸樸地帶著一支兵馬,趕向河東,到了前線。
耶律斜軫這回真頭痛了,看到宋朝真要對山後勢在必得?不然怎能派出這樣的猛將?
他可是兩次輕易擊敗耶律休哥的猛人,這樣的強將來到山後,自己要怎樣應付?(未完待續。。)
第四百六十二章 前戲(上)
李繼隆去了河東,耶律休哥壓力輕了,耶律斜軫頭卻痛了。
李繼隆很藐視地將軍隊帶到神武城北面的蕎麥川與小道塢,嚴格來說這裡乃是神武城與嵐州的中路要衝,耶律斜軫與蕭排押反攻神武城與偏關不果後,就是從這條道路撤回朔州。它離神武城有八十來里路,但離朔州僅有六十里地。
宋九當初也想在這裡設堡壘,考慮到它有很廣大的平川地帶,一個大堡不能形成有效防禦,必須有幾個副堡相互配合,才能拱衛神武城中路。那樣建堡砦不計成本,也需要大量人力,時間來不及,以後也造成分兵嚴重。於是索性將中路放棄,直接將戰場放在神武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