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水柔情的鴻燕傳書,卻淨是一些關於財經方面的濫調陳詞、裡短家長,例如哪些欠款是呆死帳,如何規避風險投資等等,諸如此類。雖然噁心的程度比不了陳冠希的“*門”事件,但聽起來卻讓人感到非常乏味,有一種昏昏欲睡的感覺。
國人通常認為“頭髮長短”與“見識”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因果關係,其實不然。據野史記載,這位出身卑微的張夫人雖然終於找到了一位“掙錢的速度遠遠超過房價上漲速度”的老公,但卻並未被勝利衝昏頭腦,而是非常理性且頗識大體地經常鼓勵自己這位已經成為內地首富的丈夫,不能成天光想著向“吸金王”李嘉誠看齊,還要象發誓不滅掉匈奴就打一輩子光棍(匈奴未滅,以何家為)的西漢名將霍去病同志一樣,做個純爺們的代言人。遺憾的是,戎馬生涯三十載、差一點成為鐵血爺們的老張,雖有如此識大體的“另一半”,卻演出了令世人、後人扼腕、悲憤的雙面悲喜人生……
電子書 分享網站
蓋棺定論
《宋史》中對張俊——這位並不仁的“仁兄”評價是:“南渡後,俊握兵最早,屢立戰功,與韓世忠、岳飛、劉光世併為中興四將,世稱張、韓、劉、嶽。”
而筆者對此公的評價是:既有英雄氣,也不乏“匪” 素,還兼有見利忘義的氣質。
張俊,雖出身於黑社會,但半生馳騁在民族戰場,出生入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129年的“寧波保衛戰”、1140年的“柘皋大捷”:
1.明州之戰,是金軍侵犯南中國以來,首次遭遇到的強烈抵抗,歷史意義頗似抗日戰爭時期的“平型關大捷”。雖然這頓電炮的軍事成果並不太大,可政治意義卻很深遠,打破了異族軍隊不可戰勝的神話。
2.柘皋大捷,是宋、金軍事史上規模較大的一次野外兵團作戰,也是其軍事生涯中的“殺青之作”。當時南宋軍隊僅僅以陣亡九百餘人的代價竟殲敵萬餘,堪稱是“小鼓唱大戲”。此戰 ,被後世譽為奠定宋、金雙方一百多年對峙格局的關鍵戰鬥之一。
作為武臣,“中興十三處戰功”竟獨攬其二,張鐵山不可謂不“剛”;作為商人,“太平酒樓”開得有色有生,不可謂不精;作為官員,見風使舵而善其身,不可謂不高。這樣一位三合一的選手,不僅才幹在庸常之上,而且眼力不錯,走到十字路口的時候總能發現自己的落腳點,但卻是品行上的“小人”。其晚節不保,關鍵時候掉鏈子,成為西湖邊的一道“風景線”(備註:同秦檜一樣,永遠地跪在了西湖邊的岳飛像前),似在情理之中。
老張用戰友的鮮血,換來了自己政治生命中的“第二個春天”,成為了“中興四將”中最後一個下崗的高官。 。 想看書來
摻水的明星
按理講“中興四將”應當是“群星薈萃”的地方。不過,這個世界上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符合“按理講”的標準,這其中當然也包括對名將的選拔。在這一點上,“中興四將”亦沒能完全脫俗。“哥四個”中就有這樣一位,雖能力一般、屢遭敗績,卻總能逢凶化吉;雖價格、價值平平,卻受到重用;在人才匱乏時,以“矬子裡拔大個”之勢脫穎而出;“人才濟濟”時,卻嘎然而止的軍隊幹部。
點評:打假打到明星頭上;有時的確會讓歷史粉絲們感到有些寒心
他是誰?為何會享受到接近於“零收費”標準的午餐,而躋身於“四將 ”的行列?
劉光世,字叔平,一位比較搞笑的軍隊幹部。作為“中興四將”的一員,與其他三位無論是“縱向比”,還是“橫向較量”,此公都有三個比較突出的特點:
第一, 起點高;
第二, 比較草包;
第三, 驕橫。
起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