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飛機時,必須對飛機表面採取有效的防熱或冷卻的措施,才能持續高速飛行”。
所謂“卡門…錢近似”公式,是“一種計算高速飛行著的飛機機翼表面壓力分佈情況的科學公式,後來被世界各國廣泛應用於超聲速飛機設計與製造”。
錢學森的博士論文,奠定了他在空氣動力學上的地位。
馮·卡門這麼說起錢學森:“我發現他非常富有想象力,他具有天賦的數學才智。”“錢的這種天資是我不常遇到的。”
從此,錢學森成為馮·卡門的親密合作者,他被加州理工學院古根海姆航空實驗室聘為研究人員,繼續為突破飛機在高速飛行下的“聲障”和“熱障”作出貢獻。
txt小說上傳分享
加盟“火箭俱樂部”(1)
就當錢學森在航空理論—空氣動力學上屢建奇功的時候,他的研究方向又一次開始轉移,轉向了火箭。
1938年秋,加州理工學院院長米立肯和馮·卡門一起飛往華盛頓,出席美國科學院所屬的空軍研究委員會召開的會議。在會上,美國軍方拿出五個亟待解決的軍事難題,請幾個參加會議的大學代表挑選,然後軍方撥給研究經費。課題之一,是為重型轟炸機設計一種助推火箭,以使重型轟炸機能夠在很短的跑道上或從航空母艦上迅速起飛。
出席會議的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主任漢薩克不願接受這個課題,以為難度太高,因為麻省理工學院對火箭沒有什麼研究。他挑了“製造飛機擋風玻璃的除冰裝置”這個課題。
當時,加州理工學院可以挑選一個課題。馮·卡門認為這個課題富有挑戰性,建議米立肯院長選擇這一課題。於是,試製這種火箭的任務,就落在加州理工學院馮·卡門教授頭上。為了保密,這項研製計劃的代號為“JATO”。
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馮·卡門敢於攬下“JATO”這個事關美國國防的任務,不僅因為他對火箭有著多年的研究,而且他手下有那麼一個“火箭俱樂部”。
在馮·卡門的門生之中,最早對火箭發生興趣的是馬林納。他來自波蘭,比錢學森小一歲,是航空工程研究生。馬林納的興趣廣泛,大約是從小讀了法國科學幻想作家儒勒·凡爾納的小說《從地球到月球》,對火箭情有獨鍾。馬林納也酷愛繪畫。馬林納還是美國共產黨黨員。後來為了避免在美國受到*,移民到法國,乾脆放棄航空工程專業,當起現代派畫家來了。1981年11月9日,馬林納在巴黎病逝。
1936年初,在實驗室例行的週末學術討論會上,馮·卡門的助手史密斯作了一場關於火箭推進飛機可能性的報告,報告主要引用奧地利工程師的歐根·桑格爾所做的研究。當地帕薩迪納的報紙發表的馮·卡門的另一位助手維廉·玻雷的文章,很快吸引了兩位“火箭迷”帕森和福爾曼。他們找到了馮·卡門的實驗室,結識了“火箭迷”馬林納和史密斯。
在馬林納的提議下,1936年2月這四位“火箭迷”組成了“火箭俱樂部”,又叫火箭社、火箭小組,馬林納成了頭兒。
火箭俱樂部中的四個“火箭迷”,各有所長,馬林納和史密斯是航空工程研究生,負責總體設計,化學專業的帕森負責製造火箭燃料,而福爾曼則擅長機械製造。
錢學森來到加州理工學院之後,分配到一間小實驗室,這間實驗室是他跟史密斯共用。史密斯知道錢學森的數學功底很好,就把他也拉進了火箭俱樂部。於是,火箭俱樂部的成員從四個發展到五個。
錢學森後來回憶說:“馬林納這個人很聰明,小組的其他幾個人動手能力很強,但他們在理論上不怎麼行,於是找到我,要我幫助他們解決一些理論和計算問題。”
這個火箭俱樂部,是這麼幾個學生自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