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幾大世家強力的打壓下,本來紛亂一片的吳郡很快便平息下來,雖然還有西門殘存勢力潛伏下去,但是由於朝廷的強硬手段,卻也翻不起大的風浪來。
押送進京的西門族人,經過內閣商議,請示過皇帝之後,最終做出了裁決。
西門一族,勾結敵國,犯上作亂,證據確鑿,念其百年世家,誅滅三族,餘者皆發配邊關充當苦工。
這次收尾工作,內閣倒是做得雷厲風行,在燕國版圖存活百年的西門一族,由於西門雷藏意氣用事,終於提前消逝。
這讓各大世家鬆了一口氣,少了一個敵人,自然是歡喜得很,但是隨即想到接下來更嚴酷的政治環境,存留下來的六大世家又都是深吸一口氣。
有了渤州郡的教訓,這一次內閣擔心皇族會再造一個渤州郡趙夕樵那樣的人物,所以在朝廷軍隊控制住吳郡的同時,立刻進行官員擬定,經過一番爭吵,各大世家都有官員前往,皇帝顯然知道內閣勢大,大部分新任官員都是照準,只是親自定下了兩名官吏,那是管理吳郡糧道與鹽道的官員。
糧道與鹽道那是極為重要的兩處官員,皇族要拿去這兩個位置,內閣起先自然是一片反對,只是皇帝這次卻顯然強硬了一些,內閣沒有答應騰出這兩個位置,而皇帝亦是扣著官員任免的摺子,沒有加蓋玉璽,僵持起來。
很顯然,皇帝這是要和內閣談條件了。
自從渤州郡之戰後,整個燕國的格局已經在悄無聲息中有了極大的變化。
皇族控制住了燕國最富饒的渤州郡,雖然在內閣的堅持下,渤州郡也滲透進入不少世家官員,但是整個大局是完全控制在皇帝的手中,有了這塊富饒的地盤,雖然還說不上太穩定,但是皇族已然有了底氣,也有了與內閣叫板的底牌。
戰爭之前,蕭蘇兩家自然是勢力強大,其後更是有渤州郡葉吳兩家,身處東海的韓家在世家勢力中排名靠後,但是那場戰爭過後,葉吳兩家消亡,皇帝似乎有心扶持一個足以制衡蕭蘇兩家的新勢力,蕭蘇兩家的對抗在皇帝看來,顯然還不夠踏實,也不夠激烈,所以韓家借勢慢慢崛起,隱然成了蕭蘇兩家之外的第三股強大世家。
皇族的制衡之術,各大世家那是心知肚明,但是由於各自顧忌自家的利益,又因為在這種時候,誰也不敢真的在明面上對皇權進行挑釁,所以他們只能在這樣的遊戲規則中繼續玩下去。繼續鬥下去。
皇權天命,深入人心,即使皇帝再弱,但是在大多數人的眼中,那依舊是上天之子,是神一樣存在的人物。
沒有足以逆天的實力,任何一個所謂的強勢家族,最多也只能是陽奉陰違,卻不敢觸犯天下之大不韙輕易去挑釁皇威。
即使是梟雄於曹操,那也是終身為魏王,不敢稱帝。
所以皇權再是衰弱,皇帝再是無能,那也中就是代表著上天之子。
世家官員即使內心對皇權很不屑,但是在表面上,卻依舊要對這所謂的皇權表示出足夠的尊敬。
內閣畢竟是個複雜的地方,更是一個爭權奪利沒有太大凝聚力的地方,所以皇帝陛下只撐了兩日,內閣便請書上去,那是同意了皇帝提出的條件,將糧道和鹽道的位置交給皇帝處理。
就如同一場政治交易一樣,皇帝和內閣心照不宣地達成了這樁交易。
……
豹突營指揮使顎青侖今年已是五十三歲的老者,年輕時候那是西北大營的大將,可謂身經百戰,是一條響噹噹的漢子。
只是歲月如梭,英雄垂暮,年紀大了以後,年輕時那些殘存下來的傷勢時有發作,雖然依舊是豹突營的指揮使,但是一年之中,倒有大半年在家中修養,也正因如此,豹突營如今的實際管理權,卻是在慕容鶴的手中。
但是顎青侖是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