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容忍有人破壞儒教的聲望地位。
終於,吳偉業垂下頭,道:“多謝朝宗開導,我卻是有些過了。”
“殿下受業於諸位大儒,絕不會聽商韓之輩邪說。”侯方域索性更加點透道:“以我之見,殿下只是略偏於荀卿之說罷了。”
世人說到法家,一向是商韓並舉,其實兩者並不相同。
商鞅是秉承李悝一脈,講究定名止分,用法律約束世人的生產活動。如同天道設定四季,萬物各行其道,不越規矩。這其實是從道家中脫胎出來的思想。
韓非被後人稱為法家的集大成者,卻是大儒荀況的弟子。他的思想看似與商鞅相類,卻是真正的儒家思想。他強調的是由“禮”而“法”,名實相副。
雖然韓非也寫下了《解老》、《喻老》兩篇,認為國君應當無為,而法條則必須無所不為,被後人稱為“道法家”。實際上,他只是借用了李悝、商鞅的立法手段,核心仍舊是為了達成儒家聖王“惇信明義,崇德報功,垂拱而天下治”的理想。
儒源於道,採以法;法源於道,成於儒。三家互補互存三千年來,已經脈絡糾纏,只有皓首窮經,專研元典的大學者才能將之理清分明。這已經是哲學家的層面了。
世人不可能各個都是哲學家,甚至對這些完全沒有興趣,他們只關心自己的生活是否安穩。所以事實如何完全沒有深究的必要,只有站穩立場才是王道。
侯方域見吳偉業總算有了悔意,暗鬆了一口氣,一樁心事算是解開了。(未完待續。。)
三四六 馬蹄帶得淮河水(三)
ps: 求推薦票~~~求會員點選和收藏!
崇禎十七年十二月二十日,朱慈烺在洛陽召開了河南省知府級會議。會議由河南巡撫兼布政使周應期主持,皇太子安排下一階段各府工作,表彰政績優異者如開封知府廖興、歸德知府侯方域。
同時還宣佈了新的行政區劃。
首先是懷慶府和衛輝府合而為一,新成立的懷慶府下轄十二個縣,成為河南大府。其次是汝州直隸州再次劃歸南陽府,如今的汝州知州暫領襄陽府。這樣就能節約出來一套府級行政班子,提高行政效率。
作為一個禮教國家,必須遵循的基礎原則就是:二人成禮,三人成儀。
看似一個簡單的會議,絕對不可能所有人坐在一堂就打發了。知府桑開第對禮儀頗有研究,而且頗懂變通,將這場會議改成了“朝見”和“會筵”兩個部分。先讓眾官朝見皇太子,然後各自入座,舉行筵席。
筵席的氣氛寬鬆,說話可莊可諧,正好和太子說的“會議”相符。
朱慈烺也很滿意這種佈置,他坐在居中尊位,下面的知府官員分了兩邊,相對而坐,就跟後世企業開高官會議沒有區別。
為了應景,官員面前還放著食案,擺列著茶、水、果、糕,簡單幹淨,節約開銷。
“明年開春,全省各地,尤其是歸德、懷慶,必須要保證春耕。”朱慈烺道:“明年山西方面的糧食希望能夠從河南調撥。”歸德和懷慶府是河南重點產糧區域,只要能夠充分保證春耕開墾,做到全省自給自足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不過要是額外供應山西,那就有點壓力了。
吳偉業和侯方域看著自己面前的茶水糕點,也覺得有些沉重。不過兩府一向就是產糧之地。土地富饒,如今又有土豆玉米紅薯等可以在山地、灘塗耕植的半糧,也不是不能完成任務。
“開封府,”朱慈烺望向年輕果敢的廖興,“安民之後,首重治河。春耕可以量力而行,但是治河必須放在首位。廖興,你若是能將這黃河治好,我為你請爵。”
廖興連忙起身,躬身行禮道:“臣必定竭心盡力。”
朱慈烺很